褶曲构造对水工建筑的影响

四、褶曲构造对水工建筑的影响

(一)褶曲构造对坝基岩体稳定和渗漏的影响

在褶曲地区选择坝址时,应尽量避开褶曲的核部地段,因为核部尤其是转折端的顶部张应力集中,往往岩层破碎,裂隙发育,易风化,岩体强度低,透水性强,所以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当坝址选择在褶曲的翼部时,要注意岩层的产状。岩层倾向上游,且倾角较大(约45°左右)时,对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最有利,也不易产生顺层渗漏;岩层倾向下游,且倾角平缓(小于30°)时,岩层的抗滑稳定性最差,也容易向下游产生顺层渗漏。如图2-13,在褶皱构造的不同部位上布置了四条坝线可供选择,其中Ⅱ、Ⅳ坝线分别位于背斜和向斜的核部,首先予以淘汰;Ⅰ、Ⅲ坝线分别位于褶曲的两翼,因为Ⅰ坝线位于倾向上游一翼,故为最优坝线。

图2-13 褶皱不同部位上筑坝剖面图

(二)褶曲构造对隧洞围岩稳定的影响

在褶曲地区布置隧洞线路时,应尽量避开褶曲轴部地段。因为轴部岩石破碎,在隧洞开挖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塌方,尤其是位于向斜轴部的隧洞,由于岩层向下弯曲,其稳定性极差。隧洞应布置在褶曲的两翼,洞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使洞身处在岩性坚硬、稳定性好的岩层中。

此外,褶皱构造还经常控制地下水的富集和运移。如向斜构造,特别是构造盆地常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这种储有丰富地下水的构造盆地常形成自流盆地。在这种盆地打井,地下水可源源不断地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