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地质作用与不良地质现象

第三章 物理地质作用与不良地质现象

地球孕育了生命,哺乳了人类和万物。但是,地球的外表和内部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并由此引发山崩、海啸、滑坡、泥石流、岩石风化、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黄土湿陷、沙土液化、地下潜蚀、喀斯特、地面沉降和地震等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地质构造上,多次遭受强烈地壳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频繁,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9%,气象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很大,这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仅1999 年,全国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的地质灾害320 起。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因灾害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工程地质学把影响建筑物稳定安全或经济效益的地质灾变,统称为物理地质作用及现象。本章仅介绍与水利建设密切相关的物理地质作用及不良地质现象,如风化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崩塌与滑坡、喀斯特等,研究它们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预测它们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以便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图3-1 温度变化引起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