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构建与智慧课堂》简介
《中小学课程构建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是由.杨洋,缐巧莺,王庆喜主编创作的,《中小学课程构建与智慧课堂》共有87章节
1
前 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它过去是,今天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中小学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中小学课程概述 一、中小学课程概念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现代课程论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
3
第一章 中小学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现代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对21世纪人才的需求,迫使各国把竞争的焦点集中在教育改革上。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已经被列入各国政府首脑和教育界改革的议事日程。从2...
4
第一节 中小学课程概述
...
5
一、中小学课程概念
关于课程的概念,历来众说不一,莫衷一是。 据有关辞书记载和研究考证,“课程”一词始见于我国唐宋时期。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
6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学校课程都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在影响课程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知识、社会需求与条件、学生心理结构以及课程理论则是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知识...
7
三、现代课程论发展的基本问题
现代课程论发展迅速,流派林立,见解不一。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一些有关课程设置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存有分歧。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现代课程论所关心的...
8
第二节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
...
9
一、双基论
在我国,从废科举、兴学校以来,主要实行的就是学科课程论。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继续实行学科课程论。可以说,我们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
10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该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必修课,周课时为3节,高中三年总授课时数...
11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走向
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媒介,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简述了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政策和...
12
第三节 现代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
13
一、现代课程改革的特点
现代课程改革尽管各具特色,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大致的特点和发展趋向,现分述如下。 (一)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校教育适应当代生产力的...
14
二、我国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千百万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
15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目标
...
16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策略
...
17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
18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为了实现上述的总体目标,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如下。 (一)倡导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
19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
20
一、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习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一)课程要有利手...
21
二、加强课程整合,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一)重建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的整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的改革实验区展开,并将以最快速度推进,以尽快改正现行课程教材存在的许多缺点。现行课程教材是19...
22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
23
四、倡导主动学习、勤于动手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24
五、注重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一)学生不仅是课程评价的对象,更是课程评价的主人 课程评价必然涉及对...
25
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课程管理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深化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至80...
26
第三节 新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
27
一、新课程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涉及的内容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阐述的内容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主要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 (一)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28
二、新课程的特点
(一)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 本次课程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在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展开的,这种形势要求新课程必须“面向世界”,置身于国际视野...
29
第三章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研究是对备选学习领域及其知识相对价值的比较研究。这是课程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指导课程编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章先从课程的价值分析入手,论...
30
第一节 课程价值概述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1820—1903)以一篇著名的论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在课程乃至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的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