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它过去是,今天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更忽视学生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冷静地进行思考,感到课堂教学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为它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行“规范操作”,理论也因此广泛地传播,并逐渐地转化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育观念和行为之中。

事实上,智慧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和活力。对教师而言,它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也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还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只有师生的潜能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积极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发展,课堂中才会有真正的“新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师生状况的众多因素和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这就是我编著此书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