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39-42.

[2]唐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论课堂有效教学师生关系及策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7):105-106.

[3]张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6):62-65.

[4]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5]王磊等.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郑长龙主编,周仕东副主编.中学化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顿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8]郑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9]毕秋菊.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改革[J].考试周刊,2011(26).

[10]赵金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11]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12]黄小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1):109-113.

[13]胡久华,王磊.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探讨: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J].教育科学研究,2009(1).

[14]李军.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

[15]白媛.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

[1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8]〔美〕布鲁克斯著,范玮译.教学模式与方法系列: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9](捷克)夸美纽斯著,任钟印选编,任宝祥等译.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0]章士藻.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1]顾玲沉.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2]钱佩玲.初中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3]张景中,彭贪成.数学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4]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5]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版社,2012.

[26]马学斌,舒耀俐,彭翕成.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第七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7]刘雅静,鲁成波.马克思主义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8]邢立艳.西北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初中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