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事关儿童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未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汇聚各类资源,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幼有所育”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实践的发展既对理论研究提出了要求,也为理论繁荣提供了源泉。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渴望和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办学体制、投入保障、资源供给、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课程设置、教育目标与任务、教学课程种类与评价、幼儿园活动课程设计、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园安全保障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学前教育理论,为政府决策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撑。但是,在关于学前教育的众多理论和实践研究当中,对幼儿人际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对师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其意义和作用也非常重要。
闫婧华2013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博士学位。她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勤奋刻苦,善于思考,而且坚持问题导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农村教育。在读期间,她着眼农村学前教育和广大农村幼儿健康成长,围绕师幼关系这一较为微观但对儿童发展影响较大的研究领域,在借鉴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完成了《基于教师视角的农村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于2017年顺利毕业并获得教育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继续专注于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工作,扎根一线,敬业爱岗,谦虚好学,勇于奉献,发挥所学专长,致力于甘肃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专著,正是闫婧华在她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结合毕业后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修改完善而成的。全书从国内外两个大的环境和中国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个时间纬度,从学前教育在教育研究中的历史、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师幼关系的现状和定位;以生态系统发展理论、互动理论、保教效能感理论、关怀理论、依恋理论为支撑,对师幼关系理论进行了再研究、再丰富,是该专著的创新和发展之处;从环境、幼儿、家庭、教师、师幼互动等五个层面,聚焦教师这一核心变量,从其学历、职称、保教效能感、家师关系、社会支持、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和工资收入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影响师幼关系的主要因素、内在联系和变量关系,系统阐述了师幼关系量表、Q-set依恋测试两种师幼关系评估方法和三种师幼关系,这也是该专著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要素。在上述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幼儿园师幼关系的五条建议: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保教效能感;建立家师关系制度,提升家师合作沟通能力;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改善幼儿园工作氛围;切实维护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利益。以上是本专著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所在,研究成果值得读者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的教育和成长中学习并参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是奠基未来的事业,是最为复杂、最要讲究科学、最需要爱心的教育。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但愿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农村学前教育,关注农村儿童的发展。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