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家庭不具备教育的专业性,家长也不具备专业能力。教师应当主动承担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责任和义务,以专业者的身份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促成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个家庭的尊严、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与家长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其次,农村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与教师及时沟通的平台,建立共同支持幼儿发展的互动体系。可以利用家长会、宣传栏、QQ群、家长沙龙等多种渠道和形式,以教师的专业理念引导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用专业知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以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家长形成教养幼儿的基本能力,促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理解,不断提高家长为人父母的知识和能力。再次,应以“幼儿为本”的发展观为导向,构建家园教育共同体。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交流幼儿的点滴进步,帮助家长理解、意识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方案的价值,使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得到有效延续和内化,从根本上保障幼儿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家园合作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其自身素质和对家长参与教育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合作效果。为此,必须更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合作观念,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家园合作活动的能力。[4]
为此,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尊重家长。教师应当抱着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家长,尊重家长的人格和观点。在努力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的同时,悉心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建议。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沟通氛围中,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第二,农村幼儿园教师要肯定孩子。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夸赞,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不仅会使孩子喜笑颜开,充满动力,也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会影响到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另外,这样的肯定,也给予了家长们以轻松、自在、自信地面对教师的勇气,从而能让家长们主动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或询问一些育儿困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因围绕孩子得到展开,也会成为有效的沟通。第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帮助和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法。许多家长因各种原因不能合理有效地育儿,如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等。甚至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宠爱孩子,任其放纵。因而,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启发和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习并掌握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第四,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家长。家长在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学历、职业等。但无论家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都需要教师一视同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重视。对此,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家长的情况,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第五,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当学会换位思考。随着现在教师的年轻化趋势,许多教师还没有为人父母的体验。即使有些教师已有儿女,但在与家长沟通育儿问题时,却常常不能与家长达成共识。为此,需要教师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来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第六,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必然会谈到孩子的缺点,教师应当不掺杂自身情绪、客观地向家长告知孩子的各种情况,应一分为二地与家长交流。交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家长的积极参与又是沟通的重要条件。有些家长因各种原因,如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而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这为双方之间的良好沟通造成了阻碍,也不利于家园共育的进行。因此,教师应当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家长主动与其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