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庭结构
家庭是幼儿出生的摇篮,是幼儿生活的基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结构决定了家庭和家庭环境的功能,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成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的类型对幼儿成长和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变异家庭。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家庭规模小,关系简单,只有一个核心,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结构;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或扩大的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联合家庭即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及其幼儿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变异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联合体。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幼儿的成长有不同的影响。
(一)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的家庭关系简单,家庭成员对其他亲属的依赖性不高,为此,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矛盾会有所减少,容易形成家庭中平等和谐的融洽氛围。在核心家庭中,父母能更加民主地对待幼儿教育,能与幼儿更好地进行沟通并及时让幼儿认识到自身错误并进行改正,这种做法有利于幼儿友好平等地对待他人,增强其自尊心,乐于接受批评与教育,经得起挫折。但核心家庭也有不好的一面,当父母忙碌的时候,幼儿大多数的时间是与保姆或电子产品一起度过,不利于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幼儿容易变得内向。父母常常用金钱来弥补对幼儿的亏欠,长此以往,会使幼儿变得自大、任性,出现攀比倾向。
(二)主干家庭
在主干家庭中,爷爷奶奶可以帮忙照顾、管理幼儿,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爱和教育。在这种家庭中,父母对祖父母的照顾能使幼儿学到照顾长辈的好品质。同时,在这种家庭中,年老的爷爷奶奶思想比较传统,而年轻的父母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新旧教育思想的双重结合能使幼儿更好地学习。除了这些积极影响,主干家庭也存在对幼儿的负面影响。祖父母通常会对隔代人更加疼爱、宠溺,这容易使幼儿恃宠而骄,养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缺乏责任感,学不会忍耐,不合理的要求不断增加。并且幼儿会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比较差。
(三)联合家庭
联合家庭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出现在农村。在这种家庭中,子孙满堂,长辈往往会对幼儿过分宠溺,使得幼儿恃宠而骄,往往会出现长辈偏爱某个小辈的情况,从而使其他幼儿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报复心理。但在联合家庭中,幼儿能和同辈的幼儿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竞争,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业成绩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变异家庭
变异家庭在这里指单亲家庭。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家庭易产生变异,为此,单亲家庭数量逐年增多。这使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大幅度下降,有些幼儿甚至变成物品被家长争来抢去。这些都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心理阴影,使幼儿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综上,不同的家庭类型会影响幼儿的性格行为以及幼儿的气质,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家庭类型的利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有家庭结构的好处,正确教育幼儿,让幼儿在心理、学习、人格方面健康发展,从而促进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