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是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性粒细胞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6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产生速率高,每分钟约为107个,但存活期短,为2~3天。单核细胞由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前体发育分化而成,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其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24小时,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至一些组织中,在其中转变为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在摄取和消化抗原之后,递呈抗原给T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开始阶段起重要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然后在肝、脾、淋巴结及全身结缔组织中发育、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有:吞噬和消灭各种外来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体内衰亡细胞等;处理抗原,递呈抗原信息,引发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应答;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黏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淋巴结的这种过滤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他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
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可将菌体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如图2-5所示。
图2-5 吞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