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查房的程序与内容

(三)教学查房的程序与内容

教学查房过程分三段:

第一阶段:在示教室进行,时间15~20分钟

1.指导教师介绍本次教学查房的目的、内容和病例,以及查房重点,并检查应到实习生人数,如有观摩人员应做自我介绍。

2.实习医师汇报病例(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和治疗情况),是否需要准备PPT应提前说明。

3.指导教师补充遗漏、纠正错误,并做简要评价。

注:第一阶段病史汇报也可在床旁进行。

第二阶段:在病房进行,时间20~30分钟

1.在进入病房前和查体结束后指导教师、主管实习生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印证病史:指导教师带领大家向患者问候,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由主管实习生对患者病史做补充问诊,进一步了解病史,锻炼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如有遗漏,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医师补充询问。

3.体格检查:重点进行与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相关的体格检查,由主管实习医师进行;实习生边操作边叙述检查的内容和结果,指导教师仔细观察评判,并进行示范和纠错。

4.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束时,应为患者整理好衣被并致谢。

注:(1)问诊是在病史汇报基础上所做的补充问诊,非系统问诊。

(2)查体不需要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仅检查与诊断、鉴别诊断相关的系统与部位,强调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阳性症状与阳性体征,以及阴性症状与阴性体征。

(3)教师原则上不应中途打断学生查体,应由学生做完后再进行补充、纠错、示范,避免在患者面前直接批评实习医师。

(4)床旁查体应熟练和紧凑,床旁时间不宜过长。

(5)床旁查体要有爱伤观念,需要暴露肢体时需争取患者同意,注意隐私保护,观察患者的耐受性,查房结束要对病人表示感谢。

第三阶段:在示教室进行,时间25~40分钟

1.指导教师以病例为基础,引导实习生展开分析与讨论。

2.在分析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重视对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培养,适时提问,注意与实习生的互动,适当使用双语教学。

3.指导教师可以应用PPT引导讨论,并进行总结,但注意不能将此阶段变成小讲座。

4.最后,由指导教师对本次教学查房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本次教学查房的收获,指出不足与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给实习生提出复习要求和内容。

注:该阶段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师要掌控全局,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内容方向。讨论内容可围绕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本病人存在的难点进行,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仅仅围绕本病人进行讨论,不要离开病人泛泛讨论某个疾病,老师仅为引导,不要变成小讲课,可适当运用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