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

国内体育新闻评论文化品格中的这种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意志和制度构建个性首先产生于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体育脱意识形态化运动的结果。这一运动的(其)成效集中体现在将体育从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独立出来,还归体育的娱乐本体意义。当体育非意识形态化被确立并形成全社会的主导意识之后,与其他新闻评论类型特别是时政新闻评论相比,体育新闻评论的政治参与意识就具备了理论上的现实可操作性;另外,体育组织机构的非官方化(虽然仅仅是名义上的)从组织建构上为制度重构也提供了虚幻但却让人兴奋和憧憬的现实可能。体育组织的非官方化为政治参与意识局限于非政治形态(非常奇特和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使其自身具备了强烈的悖论色彩),并以此为掩饰进行根本性的制度性重构提供了操作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而事实上无法出现,但它也鼓动着中国的体育新闻评论人通过自己的主动表达促成某种制度重建的冲动。这种冲动大量存在于社会意识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和动荡、制度构架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着的发展要求的历史时期之中,因此也成为中国的体育新闻评论中最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这个时期,巨大的参与可能性和参与者必然面临的参与性危机导致任何的政治参与成为实际上的无效活动:体制建言对体制革新的促进,甚至建言者所期待的那样直接参与体制设计的可能性其实都长期仅仅停留在可能性的范畴之内,这一点从开始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自主意志的不断强调和这种自主意识不被有效的接纳,甚至缺乏任何接纳的有效机制,权力无法扩散到共同行为人(如足球俱乐部的实际出资人)手中,他们参与共同决策的权力被剥夺和他们事先就被宿命般决定了的被动的角色地位……在日益发达的体育组织实体面前,这种情形越来越变得不能忍受,这一切都导致体育评论人无以言说的沮丧和失败感,并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南方体育》为代表的体育评论冷幽默、世俗化和娱乐性倾向。

体育新闻评论的政治参与和制度重建的冲动其实是建立在权力的分化和决策的多元性、利益的均衡分配、资源的非独占性等现代政治述求大视野之下的自主行为。“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广泛的参政……可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控制,如在许多民主国家那样”[10]。“衡量政治现代化实际上只能依据两个基本原则:即政治的制度化程度与大众参与政治的程度……制度化与大众参与的程度越高,权力就越具有理性化,政府就越具备良好的功能,政治生活就越民主”[11]。体育新闻评论中个体权力的原教旨的执着使其期待个人意志的自由表达。在完美理想的比照和道德热诚的驱使之下,这种渴望必然引发某种颠覆性冲动,意图重构一个设计良好的、制度公平和机制合理的公共平台,议定权、责边界,达成多元治理,实现权力制衡,在管理者与平民、利益主体与资源配置者、权力和权利之间相互达成妥协。在这种或明或暗的意识或直觉的冲动之下,中国的体育新闻评论人在历经了漫长而失败的尝试之后,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以及在这一热情指引下的制度化重构企图在今后将成为更加明晰的主题选择。也正是在这个主题之下,中国的体育新闻评论构建了完全独立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品格。

【注释】

[1]周文渊.1999年:霍顿?唉,霍顿![DB/OL].http://www.sina.com.sc/2001/10/31.

[2]鸿钧语.摆乌龙的足协[DB/OL].体育在线.2001.10.16.

[3]方益波.以法律威严护体育公正.新华社.2002.4.28.

[4]彭青.留用黑哨是玩火.体育周报.2002.2.7.

[5]周文渊.审判阎世铎.体坛周报.2004.11.26.

[6]陆新之.激将实德!.体坛周报.2004.10.20.

[7]实德义举背后的机密[D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4/10/19/.

[8]周文渊.假大空阎世铎[DB/OL].http//sports.tom.com/1569/1573/20041125-474094.html.

[9]周文渊.假大空阎世铎[DB/OL].http//sports.tom.com/1569/1573/20041125-474094.html.

[10](美)亨廷顿.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9.7.32.

[11]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