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性化
首先是节目的个性化。在《足球之夜》、《体育评书》、《篮球公园》、《天下足球》等等体育专题栏目中,由于项目的不同以及节目制作方式和理念的不同,各个栏目都表现出全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如《体育评书》的单口脱口秀,强调的是个人的魅力和对体育内容深刻和独到的理解以及个人化的表述,整个节目全部为演播室内录制,其中除了偶尔加入个别体育事件和人物照片之外,绝不插入任何体育视频。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强化个体风格,避免视频对评论的介入而淡化评论自身的内容,同时降低节目制作成本。同样是一档个人化的栏目,《唐蒙视点》的风格就更加趋向严肃和深度,大量加入前期演播室内外采访。《天下足球》虽然是一档国际足球栏目,其主要的内容大多都已经可以从此前的电视报道和网络视频中获得,为了避免信息的一般意义的简单重复,栏目首先加大信息量,将一周最为重要的信息全部纳入其中,基本做到通过该节目即可纵览一周全部重要信息的目的。其次强化个体的意识,大量植入编辑个人对足球赛事的理解,力图使观众不是简单的接受信息,而是接受经过专业人士加工和解读过的更为精致的信息。另外,强化娱乐,将本周足球赛事最具有娱乐效应的事件和瞬间用趣味化的语言串联。《足球之夜》针对国内足球联赛,第一手信息较多,便于深度报道,因此该栏目在通常忽略一般性信息报道,而更关注于赛事背后的类似于“更衣室的故事”等不为人知的内容。由于中国足球受关注程度较高,且问题较多,因此该栏目几乎一开始就树立了一种刻板和严肃的报道风格。同样是大球,《篮球公园》的内容相对轻松,虽然没有《天下足球》中的娱乐类小板块,但是更关注于对赛事的技术解读,内容更加单纯,态度也更加轻松自如。
其次是节目主持人、嘉宾、解说和现场记者的风格多样化。如《体育评书》的娓娓道来和寓严肃于轻松的嬉笑怒骂式的表达,《唐蒙视点》中的唐蒙则更加严肃端庄,更多地使用采访等电视手段,以第二人视点切入和关注体育事件,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感加入。张路更多地关注赛事和球队的技战术打法,更加注重纯粹技术的专业化,语调略显高亢而内容相对较为严肃。NBA嘉宾评论员中,苏群、杨毅等没有专业经历的评论员就更加轻松随意,其内容也更多地关注场外信息、场内的个体等等,并时常加入一些花边、绯闻和个人的调侃,并且不十分在意去隐瞒自己的球迷的身份和情感,不在意表达自己的倾向,比如他们在评论中时常表现出对科比的偏爱,这曾经让一批不喜欢科比的“科黑”们非常不满,但是这似乎对他们的评论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在日后的评论的过程之中,他们始终并不去刻意隐瞒。由于他们身处央视演播室,央视的固有的刻板就自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虽然在央视的解说中已经算比较放松的一群人,但相对于其他一些电视台,他们要更加端庄刻板,语调松弛但是气氛不算非常轻松。有人专门比较了广东体育频道的NBA解说组合翁家骅、小猪和嘉华组合。前者是前香港篮球队成员,其背景相当于徐济成和张卫平,其解说未必比徐、张二人更专业,但却更加生动。小猪类似于嘉这样的角色,对篮球的历史资料非常熟悉,与翁的配合各有侧重,但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嘉华对篮球并没有太多的知识,按理说是没有资格解说篮球的,但他年轻阳光,在节目中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不怕自己出洋相,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看球的气氛和情绪。三个人的解说和评论自然流畅,仿佛在家里客厅侃球一般,气氛非常轻松自如,全然不同于央视的一板一眼。
《体育评书》的梁宏达是评论圈一个迥异于常规的人。他的外形较为臃肿,眉目也并不疏朗俊秀,体型体态都并不像国内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但是他的语言丰富,唇齿有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评说内涵丰富,体育知识渊博,信息量大,词锋锐利,嬉笑怒骂自然从容,思考深入而全面透彻,常常不经意间一针见血地道出问题本质。虽然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评书或者相声演员那样不时需要利用肢体语言来强化表达,但他身形自如,形态从容,语言谐谑,富于个性化表达,态度踏实,姿态平等,不以评论人的身份凌驾于人,平和亲近。他的平民化表达、锐利的观点和幽默却有些冷酷的语言风格和他独角戏般的单人脱口秀对国内体育评论的节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