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报课外班,要看孩子的意愿和状况
家长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课外班”了,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头疼这个问题的。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一看到身边的人为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就开始不淡定了,也四处为孩子报课外班,深怕孩子不学,就落后于他人。
一般来说,课外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学校学习关系的,比如英语、数学、语文等,这类课外班可以起到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作用;还有一种是各种才艺班,比如,跳舞、钢琴、画画等,这种才艺益智类的课外班可以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使孩子变得更自信。
有些家长报课外班,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上课外班,或者给孩子报很多班,使孩子没有了娱乐的时间,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其实,家长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所以,家长报课外班,还是要看孩子的意愿和状况,再做决定。
婷婷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妈妈给她报了很多课外班,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排满了。周一到周五分别有钢琴、尤克里里、英语、声乐、奥数,而周六和周日有舞蹈、作文等。如此多的课程,使婷婷有些不堪重负,经常生病。
上课时,婷婷的目光有些呆滞,经常打哈欠,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有时候,她说话特别像个大人,经常对同学说:“我是数学学渣,你们不了解我有多痛苦,上奥数班时,别人都能回答对问题,而我却回答不上来,你们不知道我当时有多尴尬。”
后来,老师得知婷婷报了很多班,就问她:“如果周末没有课外班,你最想做什么?”,婷婷告诉老师:“我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睡醒了看会电视。”老师又问她:“如果你还有些时间,还想做什么?”婷婷说:“如果有时间,我想画画,或者做手工。”
通过与婷婷聊天,老师突然明白,婷婷经常生病,或许与课外班有关系,因为她报的课外班太多,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后来,老师与婷婷妈妈进行沟通,她将婷婷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后,在尊重婷婷的意愿下,只保留了尤克里里和舞蹈班。虽然,课外班减少了,但婷婷的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很少生病了。
孩子是存在天赋的差别,但绝大多数的孩子并没有努力到要拼智商的时候。除了孩子的天赋外,家长的引导极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家长就想给孩子报个课外班补补,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为孩子报了很多班,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得到提升,身体健康却出现了问题。
其实,只要家长多想想办法,让孩子认真听讲,做好每节课的作业,有时间就让孩子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做到这些,基本上就可以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格。进入中学后,至于报不报班,家长可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应看别人报多少班而定。
由于教育资源参差不齐,而孩子需求多样,课外班确实可以弥补学校资源方面的不足。家长在为孩子报课外班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报的班是否可以为孩子解决实际的问题,然后再做选择。当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他们真心喜欢,才能学有所成。
如今,有很多辅导班,也有很多培训老师,只要家长用心寻找,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班,而不是听别人说哪个辅导班好,就跟着学。最后,孩子学了几年就不喜欢了,也没有学出什么来,家长就开始怪辅导班以及老师。
其实,家长刚开始选择时,就没有将主动权掌握好,抱怨是没有用的。所以,家长在选择课外班时,一定要选择大型、口碑好的辅导班,因为他们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比较强,生源较为稳定,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学习。
平平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的孩子,爸爸妈妈很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尤其是爸爸,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向老师交流,要不要给孩子报个课外班,老师建议爸爸不用给平平报任何班,爸爸最终接受了这个意见。后来,平平顺利考入一所重点中学。
有一次,爸爸在大街上遇到了那位老师,两个人很开心地聊了起来。在聊天中,爸爸告诉老师,当年接受了老师的意见,没有让平平报任何课外班,但他现在的同桌小升初时,光数学就报了三个班。
平时,做数学练习题时,同桌做题的速度很快。老师发了三页数学练习题,同桌不一会就做完了,而平平才开始做第二页,让平平压力很大。没想到,班里进行的几次考试,平平的数学每次都是第一,而他同桌的成绩离他差得较远。
对此,爸爸感到十分困惑,就向老师咨询,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就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孩子刚开始学走路,你就嫌他走得没有别人快,你将孩子抱到椅子上,推着他跑。虽然,变快了,但孩子还是不会走路,如果你一直推着他走,他永远也学不会走路,因为你剥夺了让他自己学走路的机会。
这个道理放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只有孩子自己学会了独立思考,有了自学的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成绩,他以后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听了老师的话,爸爸终于明白了。
利用好课外班,它可以为孩子答疑解惑,利用不好课外班,会削弱孩子的自学能力。面对一道难题,孩子独立思考了很长时间,可能都没解答出来,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收获。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锻炼了思维,还提升了能力,但是,一道难题如果放在课外班,孩子无须思考,老师就直接给出答案,孩子也只是记住了答案,没有思考,没有经过思维的处理,能力也不会得到提升。
为了学好某学科,家长为孩子报了很多班,同类的题在不同的班上重复出现,孩子也只是凭借自己的记忆,记住了题的答案,他们的分析能力是没有得到提升的。在做同类的题时,孩子就将储存在记忆中的答案写出来。所以,平时,他们做题很快,但当考试的时候,只要遇到他们平时没有做过的题,他们的分析能力不足,这个缺点就显露出来了。
孩子报的课外班越多,其依赖性越强。在短期内,孩子凭记忆,成绩可能会有一点上升,但学习若完全依赖课外班,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独立思考了。所以,课外班并非报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他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我练习能力。
在课外班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强;有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但家长管理约束时,还比较有效果,这种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见;还有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即使家长管也管不了。
一般来说,自我管理能力强和自我管理能力弱且家长管理有效的孩子,只要认准一个班,好好将学习的知识研究透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升入中学时,大多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自我管理越强,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越好。
对于自我管理能力弱且家长管不住的孩子,很多家长都认为,给孩子多报几个班,让老师看着他,能学多少是多少,家长大多只是寻求一点心理安慰,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果孩子的知识有欠缺,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家长可以为孩子报课外班,但不能完全依赖课外班。有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若能利用课外班老师的智慧,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课外班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选择那些只为你提供答案的课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