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抑郁,难以被察觉的“隐形杀手”

6.3 抑郁,难以被察觉的“隐形杀手”

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表现,对自己没有信心,并伴有失眠、头疼等症状,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因为孩子一旦出现这种症状,极有可能患有抑郁症。

家长千万不要等孩子抑郁程度比较严重了,比如,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对于青少年来说,抑郁这个难以被察觉的“隐形杀手”,已成为他们自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豪上初二时,从家中的11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妈妈由于他的离开也跟着跳楼身亡。小豪临死前留下遗书,上面写着:“我这一生,从来没给你们争过光,有时还老惹你们生气。希望你们不要记恨我,我只想说,能做你们的儿子,我很幸福。我要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一路陪伴。我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不是任何人的错,一切都因为我。”

实际上,在生活中,这并不是个例,尽管这个话题比较严肃、沉重,但抑郁症这个隐形杀手确实很难察觉,它对孩子的伤害极大。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抑郁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抑郁程度都很严重。

过去很少听说青少年自杀,但现在,尤其是一线城市,每年都会有孩子用各种方式来结束生命。抑郁发病率越来越高,又不容易识别,当悲剧产生后,才有可能被他人知晓。所以,家长必须要重视青少年抑郁症。

通常,我们会将12岁以前出现的抑郁,称为儿童阶段的抑郁症,而在12岁至18岁阶段出现的抑郁,称为青少年的抑郁症,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本身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质,所以,在这个时期,很难识别出一个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

小玲是一个初中生,自从她的弟弟出生后,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忽视了她的感受。父母很少与她沟通,渐渐地,她也很少与家长诉说心里话,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或许是因为学习的压力,或许是受到同学们的排挤,或者是情感上受挫,加上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她的心理状态,这个女孩慢慢地有些抑郁了,经常心情低落,不想活了,甚至自残过,而父母却不知道这件事。她自残后,手上留下了很多伤痕,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她很少穿短袖,基本穿的都是长袖。

孩子处于青春时期,压力过大或得不到关注,负面情绪无法宣泄,长此以往,就容易抑郁。有些孩子得了抑郁症会有割腕的行为,伤口并不是很深。他们通常会用长袖来遮盖伤口,因而不会被周围的人发觉,这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一点。

通常,青少年患抑郁症会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比较爱发脾气,只要得不到满足,整个人会暴怒、崩溃,他会有无助感,即使他已有十五六岁,但他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无助感就会令他感到崩溃;另一种就是心情会很低落,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会有内疚、羞耻等情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做什么都不对,这是一种自我攻击式的抑郁,这种抑郁很消沉,与成人的抑郁症相似。

从危险性来看,心情低落的孩子比暴躁的孩子更危险,因为一个暴躁的孩子,他是没有力量去自杀的,他处于一个婴儿的状态,但如果他处于成熟的状态去经历抑郁,他就有了思考能力,一旦他想清楚自杀,就可能真的去做了。

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很可能是抑郁的前兆,因为有些孩子抑郁不容易被发现,他们看起来并不抑郁,就是脾气比较暴躁,这可能就是一种提示,孩子患了青少年抑郁症。

小辉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学习成绩很优异,因而考上了一个重点高中。自从考上高中,小辉有些变了,经常对父母说“不想上学”,还经常伴有头疼、厌食等症状,他开始变得爱发脾气,每次发脾气就在家乱涂乱画,甚至有时候他还用毛笔写好几个“忍”字,扔得到处都是。

小辉经常喜怒无常,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情绪经常低落,不想上高中,只想回到初中。父母很担心他,但无论他们怎么问,小辉都不想跟父母说说心里话。后来,爸爸想到了以前很关心孩子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就想让这位老师去与小辉进行沟通,想了解一下小辉内心的想法。

这位老师与孩子交流后,父母才知道,高中老师讲课太快,小辉经常还没听明白,老师就继续往下讲了,使小辉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导致小辉勉强在班里排名中游。每次看到同学学习,小辉就着急,也拼命学,但成绩却没有上升。小辉经常会无理由地想哭,常常一个人发呆,有心事也不跟任何人说。

小辉的父母经常吵架,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把小辉当出气筒,这使小辉对环境很敏感。小辉进入高中后,由于缺少情感的依附,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所以,他即使心里不开心,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经常在家发脾气。由于功课落下很多,加上他经常发呆和情绪不稳定,浪费了一些时间,小辉觉得自己很笨,每次考试都考不好。

小辉告诉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他怀念以前的初中生活,现在,他的学习不好,父母又经常唠叨他,他很难过。他很害怕上学,害怕考试,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难看出,孩子在心理上自我禁闭,这是一种抑郁的心理。抑郁经常发生于孩子的青春期,它是一种持久的、忧伤的情绪,常伴有身体不适、无法安稳入睡等问题,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抑郁症。

每个孩子的心理都不一样,造成孩子抑郁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比如,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睦、被同学排挤等,这些都有可能让孩子有抑郁心理。孩子的抑郁情绪成因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孩子一直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有的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偏差经过长期的强化并存留在他的脑海中;还有的孩子生活或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推翻了孩子原有对世界的认知,孩子就容易抑郁。

孩子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并没有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的精神健康状态,家长关注不到孩子的精神世界,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导致孩子抑郁了。然而,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孩子抑郁是一种病,反而觉得是孩子不听话、变坏了等。

其实,孩子的抑郁心理能否得到纠正,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家长需要明白,孩子抑郁是一种自然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不良情绪,只是每个人的抑郁症轻重不同,或者有的人由于抑郁程度较轻而被忽略。

当孩子有了抑郁心理,家长不要惊慌,抑郁心理是可以治疗的。抑郁时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是孩子对某些事没有想开,只要家长多关心孩子,多开导孩子,让孩子的思想有些转变,孩子的抑郁情况就会慢慢有所好转。当然,家长纠正孩子的抑郁要理性,切不可盲目冒进。

当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而抑郁的,家长需要淡化孩子的认为自己学习差、一无是处、很笨的思想,需要让孩子知道,他身上有很多优点,即使不是很聪明,但勤能补拙。同时,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正是因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使他很沮丧、绝望,导致自己上学很紧张。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永远考不好,只要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就一定能提高成绩。

面对抑郁这个隐形杀手,家长一定要在悲剧发生前,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用心体验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即使有羞耻感,也要明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家长才知道孩子已抑郁了很久。

其实,孩子曾经向家长发送过求助的信号,只是家长总是用一种理论的方法去对待他,而不是用自己的情感去回应,使孩子有了轻生的思想,想以这种方式逃避负面情绪。所以,家长再忙再累,也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沟通,及时帮孩子疏导负面情绪,让他们远离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