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爱发脾气,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6.1 爱发脾气,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孩子渐渐长大,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当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发脾气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讲一大堆道理说服孩子,还是用大吼大叫的方式训斥他?其实,不管家长选择哪一种方式,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反而会让事情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情绪失控了,家长应该接纳并转移孩子的情绪,这样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扭转,更快地好起来,如果家长只是做到“接纳”,可能会放大孩子的坏情绪,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小松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上初二,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令妈妈感到头疼的是,小松的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必须发泄出来才行。

有时候,他考试没考好,就会撕了卷子,怪老师出题太难太偏,让他做不出来;有时候,他上课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回家就会朝妈妈发火,怪妈妈没早点叫他起床;学骑自行车,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怪自行车,用脚使劲踢车子。

有一次,同桌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书,他就生气动手打别人,将别人的鼻子打流血了。由于他在学校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老师向妈妈反映了他在校的情况,妈妈也很无奈。因为在家里,爸爸妈妈指出他

的缺点,无论他们怎么说,他就只会大吼大叫,根本不听,气得爸爸妈妈真想打他。

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小松不乱发脾气,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够尊重长辈。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脾气比较大,家长软硬兼施,孩子就是改不了这个坏脾气。其实,孩子发脾气,家长首先需要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再不同对待,就能轻松应对坏脾气的孩子。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想自己独立去解决一些事情,但由于能力有限,缺乏社会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等原因,经常弄巧成拙。由于孩子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做事比较冲动,当他们做不好某件事感到有压力时,或者受到家长或老师批评、指责的时候,他们通常就会乱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产生攻击性行为。

有时候,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发脾气,家长就会心软,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其实,家长这样做,无形中会“强化”孩子的这种坏脾气,让孩子知道,通过发脾气就能让家长“乖乖就范”,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尚上四年级,经常将物品乱扔,为此爸爸妈妈没少说他。有一次,他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把书包、鞋子扔得到处都是。爸爸下班回到家,一看满地的东西,便训斥他:“说你多少遍了,不要把东西乱扔,要把东西都摆放好,你看看,满地都是你的东西,这毛病就改不了是吧?”

小尚听了爸爸的话,有点不高兴,噘着嘴,将鞋子、书包从地上拿起来。然后,他慢吞吞地将鞋放进鞋柜里,把书包放在沙发上。爸爸看到他这样的态度,顿时有些火了,顺手推了孩子一下,说:“怎么了,我说你,你不接受是吧?”

这一下子将小尚惹火了,他瞪着眼睛,攥着拳头开始跟爸爸对抗。爸爸见状,大声训斥他:“嚯,翅膀长硬了是吧,我是你爸爸,我挣钱养你,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学,怎么着,敢跟我瞪眼了!”

爸爸也很生气,眼看着爷俩就要打起来,妈妈赶紧出来挡在他们中间。妈妈先是将小尚搂在怀里,用手扶着他的后背。等小尚不再愤怒了,妈妈才安抚他:“我刚才看见你已经开始收拾了,只是爸爸的脾气太急躁了,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

这时候,孩子的眼泪开始吧嗒吧嗒地掉下来,等孩子不哭了,妈妈又对他说:“小尚,爸爸今天对你有点急躁了,其实,爸爸也不是总对你着急的,他平时对你不是这样的,对不对?爸爸平时是不是很疼你的,比如,他还跟你一起玩游戏、给你做手工制作等,你可以原谅爸爸吗?”

然后,妈妈又接着说:“如果你原谅了爸爸,就拥抱一下爸爸,好不好?”其实,爸爸也意识到了自己发脾气不对,赶紧主动过来抱孩子一下。从那天起,家里的氛围一直都很好。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在向家长释放一个信号,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读懂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有时候,孩子为了获得关注而发脾气,有时候是家长忽视了他们的需求而发脾气,有时候,孩子是因为自己做事遇到挫折没有耐心而发脾气。

然而,每当孩子发脾气,很多家长都不理解孩子,却用更大的怒火来压制孩子的火气,更大的声音盖过孩子的吼叫,导致双方都陷入情绪失控的境地。家长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要知道,孩子还不懂调控自己的情绪,当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委屈时,就爱发脾气,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与孩子硬碰硬,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情绪视而不见,只想用大吼大叫来压制孩子,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孩子发脾气,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感受要给予同情,安抚他,再说明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我知道你很想吃西瓜,但我没有带钱,等下次我带钱,再给你买好吗?”家长只有先肯定了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就能消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给出的意见。

家长需要知道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表示家长要妥协和纵容孩子,它有个前提就是明确告诉孩子规则,确立边界。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还能教孩子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我们的原则并没有变。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不可以答应孩子。

很多孩子爱发脾气,可能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只能通过生气、耍小性子、哭闹等方式来发泄。其实,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本能,而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引导和实践中不断学习而获得,所以,家长的教育就很重要了。

当孩子感到委屈、愤怒或被忽视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比如,你的好朋友不跟你玩,所以你感到很生气等,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各种情绪,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是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最关键的一步。

孩子发脾气,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孩子渐渐成为一个不会表达情绪的人。有时候,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提出某种要求,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教孩子好好说话,等孩子情绪恢复后,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一般来说,家长爱发脾气,孩子多少也会乱发脾气,所以,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在家长的影响下,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采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会乱发脾气。

总之,孩子发脾气,家长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理解孩子,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于控制孩子,用耐心温和地陪伴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