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告诉孩子,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话
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但孩子总有一天要去外面的世界,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交往,这就无法避免他人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一定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对于别人的负面评价,孩子难免会心情低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为成年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尚且无法做到不在意别人的话,掌握不好自己的心情因别人的看法而受影响的那个度,更何况孩子。如果孩子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甚至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家长不能放任不管,要对孩子进行引导,教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话。
女儿上四年级后,妈妈发现,她最近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若有人夸奖她,她就高兴得不得了,听到别人一些不好的评价,她就会郁郁寡欢。虽然,妈妈告诉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话,但她好像没有听进去。
有一次,妈妈给女儿买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第二天,女儿就穿着那件衣服,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中午回来的时候,女儿就脱掉那件衣服,下午上学换了件衣服。妈妈问她:“你怎么不穿新买的衣服了?”女儿说:“朋友们都说我那件衣服不好,我也觉得不好看,我再也不想穿那件衣服了!”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们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限,缺乏一定的分析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就会以他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当他的某种行为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时,或者让老师和家长感到高兴的,他们就会向这种好的行为去做。但当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受到责备或惩罚时,他们就会尽量避免,自然就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如果孩子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孩子就可能因为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凡事都听别人的。由于孩子的自信心不足,而自尊心又强,就会拥有很强的自卫意识,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甚至会将别人好心的提醒视为对自己的攻击,对别人的评价尤为敏感。
一般来说,孩子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这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孩子害怕自己做不好,惹家长生气,不喜欢自己,做事就比较小心谨慎,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要接纳孩子,支持和理解孩子,多鼓励和赞赏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认同。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才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不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家长要谨慎评价孩子,帮助孩子学会接受客观的评价。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评价是客观的、符合事实的,让孩子接受,比如,做题粗心、丢三落四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掉不良习惯,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对于那些错误的、恶意的评价,比如,某人因嫉妒孩子跳舞好,可能会在别的方面打击孩子,说孩子笨、蠢等,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些评价可以不用理会。
女儿上初三时,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高中,我给女儿换了一所好学校。面对众多学霸,原本名列前茅的女儿一下子就显得不再突出,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与新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沟通,使她倍感压力。在这段时间,女儿几乎每天都回家向我倾诉,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
有一次,女儿放学回家,一进门就表现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我问她怎么了,女儿委屈地要落下泪,说:“妈妈,我今天取下眼镜,被同桌看见了,他取笑我,说我眼睛很肿,个子高得像个巨人,我是不是长得很丑?”
妈妈温柔地对女儿说:“女儿,别人这样说,你就觉得自己长的不好看了?”女儿回答道:“嗯,我觉得别人比我腿细,皮肤又白又干净,又没有戴眼镜,个个都比我长得好看。”虽然,女儿眼睛近视,个子高,这都是事实,但女儿的腿比较长,拥有一张鹅蛋脸,也不至于难看。看到女儿如此郁闷,可见,她有多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
有时候,脸上长了一颗小小的青春痘,女儿都郁闷很多天,更何况别人对她的一些看法了。为了让女儿明白,别人的评价只是别人的想法,不一定别人说的话就是对的,我就问她:“你很喜欢吃汉堡,觉得它很好吃,但在妈妈看来,它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吗?”女儿点点头。
我接着说:“咱们是母女俩,对汉堡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汉堡到底好不好,我们喜欢或不喜欢,都只是凭我们自己的某种感觉得出来的,不一定是正确的。那么,同样的道理,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也是如此,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他们大多都是凭自己的感觉经验而得出的,跟你本来的样子,与你自身的好坏其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我继续说道:“你喜欢吃汉堡,认为它好吃,但这并不代表它自己的想法。如果它很喜欢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吃,倘若有人说它不好吃,它会怎么想?”女儿快速回答道:“怎么这么没眼光,我怎么会不好吃呢?”我继续询问女儿:“那汉堡会难过吗?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吗?”女儿回应道:“不会。”
我又继续问:“那如果汉堡也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本来就很难吃,当别人说它不好吃时,它会怎么想?”女儿愣了一下说:“它更会认为自己是不好吃的。”我说:“你看,只有汉堡自己认为自己不好吃的时候,别人说它不好,他才会觉得自己不好吃,才有可能会难过。当它认为自己很好时,别人说它不好,它才不会在乎,更不会伤心、难过。”
我看着女儿说:“那么,你发现了什么?”女儿想了想,说:“当我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别人说了什么话,我就会觉得别人也这么看待我的。”妈妈听了女儿的话,感到很欣慰,笑着说:“你的悟性真高,所以,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我们可以当作提醒和参考。根据自己的长相和学习成绩,你觉得自己很差吗?”
女儿回答得非常干脆:“我觉得自己还不错!”妈妈笑着说:“进入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都是正常的,你要相信自己,喜欢自己,继续加油努力!相信你很快就能克服的,对不对?”“嗯!”女儿终于露出了笑脸。
当孩子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压,总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害怕被别人看不起,不被人喜欢。当别人说了某些触及他心里这种感觉的话时,他就会变得更加敏感和介意。这其实就是“青春期在意形象综合征”,在这个时期,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身份感和自我同一性,他们非常在乎权威与同伴的看法和评价。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是谁,同伴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自我认识比较混乱,使得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他们还不能从众人的思想和感情中,区分出哪些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哪些是别人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当同伴说了什么话,他就会接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丑的。
如果孩子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家长就要多与孩子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我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人生有什么样的目标、价值等。只有孩子有足够的能力从同伴群体中分离出来,才能对自己的个体统一性越来越清晰,对自我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明确。
那时,孩子就会知道,每个人欣赏美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认可自己,才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觉得自己不好,更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与质疑,认为自己变得不好。所以,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给予他一些鼓励与肯定,多给他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