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攀比心,如何消除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对有些事有了自己的认知,心理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攀比心等,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消除孩子的攀比心,家长的回答与做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会影响孩子的选择。
其实,如果家长在平时能注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让孩子感觉到自身价值,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通过各种实践,增强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让孩子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他一定不会被外部的关注所影响,自然不会有攀比心。
老师在微信群里通知家长,过几天班里要开家长会。我原本没有什么压力,因为儿子的学习还不错,但儿子却要求我在家长会那天打扮一下,还规定了具体的细节,比如,做头发、穿高跟鞋、提好看的手提包等,我对儿子这些奇葩的要求惊呆了。
然后,我就询问儿子:“去参加家长会,又不是选美,为什么要我打扮漂亮点儿?”儿子说:“每次开家长会,同学们都会聚在一起议论,谁的妈妈年轻,谁的妈妈漂亮。”儿子还告诉我,要求我打扮成那样,是因为这是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辣妈标准,如果不这样打扮,我没有别的妈妈漂亮,儿子会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就会不高兴的。最后,我拗不过儿子,只好听儿子的。
家长会那天,我发现妈妈们都打扮得很精致、漂亮,跟几位妈妈聊天,她们都表示,开个家长会,比过年打扮得还要隆重。那天,我还发现班里只有一个爸爸来参加了家长会。后来,儿子告诉我,那个同学嫌弃自己的妈妈个子矮,怕自己没面子,死活让自己的爸爸来参加。
以前,每次开家长会,孩子们都很紧张,害怕老师当众批评自己,回家被家长打,那时候,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点名,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一个很丢脸的事。但是,现在的孩子,开家长会不怕被挨批,只怕自己的妈妈不够漂亮,让人哭笑不得。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家长明知道孩子的这种攀比心态不对,却不正确引导孩子,反而怕孩子没面子,默许并满足孩子的各种索求,在无形中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现在看来,孩子们啥都爱攀比,这种心态弊大于利,不但会给家长带来无形的心理负担,还会害了孩子。
其实,家长们知道攀比心态不好,不想让孩子跟别人攀比,但一个班里只要一个家长开始,其他家长都怕落于人后,别人家有名牌衣服、玩具等,也给孩子买,别人家孩子学舞蹈、乐器,也给孩子报兴趣班。
其实,孩子都比较单纯,别人有的,他也想要,这其实是孩子的好胜心,而不是攀比。不过,如果孩子的好胜心太过,就变成了无休止的攀比了。这个时候,孩子如果说:“别人有,我没有。”如果家长能告诉孩子,你有的东西别人也没有,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就能有效控制住孩子的攀比心。
实际上,孩子爱攀比,与家长爱攀比有直接的关系。有些家长喜欢与别人攀比,在生活上,样样都不能比别人差,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相比,落后一点就不行,这不仅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还会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了攀比。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没有攀比心,家长就必须改掉自己爱攀比的坏毛病,不能答应孩子的所有要求,也不能将金钱作为好坏的标准,更不能把孩子作为炫耀的资本。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我没有攀比的心态,也没有过于宠爱孩子,更没有拿孩子与别人比,可是,孩子班里有攀比风气,我也没办法。其实,孩子如果真是在这种环境下,家长就更需要坚持原则了,因为攀比的风气是家长盲目跟风才起来的,只要家长不跟风,孩子就不会有攀比心了。
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与同班同学比,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凡事都争第一,永远没有尽头,也没有任何意义,以免孩子永远对生活和自己不满意,产生自卑心理。要让孩子学会跟以前的自己比,只要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更快乐,就值得我们骄傲和幸福,这样,孩子才会有认同感和价值感,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
小莉和小瑶是同学,小瑶家换了一栋大房子,邀请小莉和妈妈去玩。在回家的路上,小莉嘟囔着:“妈妈,小瑶家的房子好大啊,好漂亮,她还有自己的房间,咱们家的房子好小啊!”
妈妈对她说:“咱们家的房子虽然没有小瑶家的大,但是住着也很舒服啊,而且小区里还有你喜欢的健身器材。”
小莉说:“可是,咱们家那么小,我都不好意思请小朋友到咱们家玩!”妈妈说:“你也去过小兰家,她家的房子还不如咱们加大呢,你不是在她家玩得很开心吗?”小莉说:“那是因为小兰是我的好朋友。”妈妈说:“小兰是你的好朋友,她家是小房子,你不是一样很喜欢她吗?小珍家住的是别墅,比小瑶家的房子还大吗,你都不去。”
小莉说:“小珍太霸道了,有时候还爱打人,我才不跟她玩呢!”妈妈说:“你看,小兰人好,住的房子再小,你都喜欢跟她玩,而小珍不讨人喜欢,住那么大的房子,你都不喜欢跟她玩。所以,房子大不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小朋友本身可不可爱,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住的房子再小,大家也会喜欢你的。”小莉开心地点了点头。
面对孩子的攀比心,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能武断扼杀,要找准问题的原因,不能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也不能盲目轻信孩子的只言片语。家长要根据平时对孩子的了解,和孩子好好沟通,巧妙给足孩子“面子”,孩子才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
一般来说,孩子关注最多的就是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比如,谁穿的衣服最漂亮、谁的零花钱最多等,当孩子盲目攀比,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转移“兴奋点”,选择新的比较角度,比如,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等,谁最乐于助人等,也可以帮孩子找出他身上的优势,比如,学习好、会画画等,以此抵消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这样,孩子就能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还能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正确引导孩子,教孩子学会攒钱,合理分配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孩子喜欢攀比,说明孩子内心有竞争意识,家长如果能利用好孩子的攀比心理,可以激励他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学习、才能等。
攀比其实并不一定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孩子有攀比心理,家长需要正确处理,并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好孩子的攀比程度,适时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只要家长坚持引导,孩子定能改正自己的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