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离家出走,解开心结最关键

7.2 离家出走,解开心结最关键

不知从何时起,离家出走已成为某些孩子对抗家长们的“武器”,他们只要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选择离开家,离开父母。在中学阶段,孩子离家出走这种现象很普遍,而近几年小学生离家出走也在逐年增加。

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躲进同学家,有的饥寒交迫、露宿街头,而他们的父母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坐立不安,以泪洗面。原本家是温暖的,是孩子可以依靠的港湾,而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给孩子爱、信任和保护,但不知何种原因让孩子义无反顾地离开家,离开父母。

或许,这个家让孩子感到不温暖,或许是父母伤透了他们的心,或许是他们遇到了无法面对的困难。孩子离家出走,背后必有原因,想让孩子不要再做出这种偏激的行为,解开孩子的心结最关键。

儿子上初三,学习成绩比较差而且比较叛逆,经常打架、上网、逃学,不管有什么事情,他都不会跟爸爸说。有时候,爸爸问他一些事情,他也总是沉默。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爸爸打了他一巴掌,儿子就离家出走了。幸好,最后找到了。

后来,爸爸跟同事谈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了。同事就问他:“你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吗?”爸爸摇了摇头。同事又接着问他:“你平时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了吗?”爸爸说:“他小的时候,我还经常陪他去游泳,当他长大之后,我工作比较忙,很少见到他,更不用说陪他玩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家长的陪伴。当孩子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家长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陪他们;当孩子想让家长陪伴的时候,家长又因为各种原因不在身边;有一天,你终于有时间了,想要陪伴孩子时,他们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你陪伴了。等你老了,需要孩子陪的时候,他也会对你说“没有时间”。

由于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他们有什么事也不会告诉家长。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开始反抗、顶嘴,而家长又不了解孩子,不知道青春期有哪些特点,认为孩子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就对孩子大叫大吼,打骂孩子,甚至让孩子滚,孩子有委屈没处说,再也无法忍受,就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庭,以此作为反抗,情况严重的有可能还会发生悲剧。

在孩子心中,家长永远是他最亲的人,只要家长愿意陪伴孩子,与他们沟通,倾听孩子的话,他们必定会给予家长积极的回应,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所以,想要孩子快乐成长,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孩子才会爱父母,更爱这个家。

小晴是一个初中生,她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小晴的成绩稍微下降了一点,妈妈就到学校找了老师,询问了一下小晴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告诉妈妈,孩子最近与班里一个男生走得比较近,让妈妈多关注孩子,两个人是不是在谈恋爱,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很吃惊,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批评了小晴。

妈妈还警告小晴,如果她再跟这个男生说话,就让她转学。小晴几次都想给妈妈解释清楚,但都被妈妈打断,还冷言冷语让她自重。小晴有苦说不出,任由妈妈责骂。后来有一天,小晴晚上没回家,妈妈突然就着急了,赶紧发动家里所有亲戚开始寻找。

大家找了一个晚上,终于在市区外的一个小旅馆找到了小晴。小晴看见妈妈,没有说话,但回家后,妈妈保证以后不会再责骂她了。其实,小晴离家出走后,老师才了解到,小晴并没有跟那个男生谈恋爱,只是由于学习压力大,他们两个人互相开导对方,他们只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而已。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他们总是主观地以自己的价值来判断孩子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会用比较难听的话来诋毁孩子,深深地伤了孩子的心。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多听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家长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也不会采用离家出走这种过激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归根到底,还是家长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判断家长与孩子是否存在障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孩子是否会第一时间跟家长进行沟通。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或挫折,回家不跟家长诉说,而是选择逃避,那么,家长就需要自我反思,检讨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

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同时要懂得尊重孩子。如果自己做错了,就要敢于跟孩子承认错误,请求孩子原谅自己,并与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当家长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时,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建议,孩子才愿意去采纳。

家长作为孩子最信任的引路人,要懂得尊重孩子,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会使孩子在日后的人生中走得更顺畅。

小琳上初三,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本来心情就不好,回到家后,还被妈妈逼问。当妈妈得知小琳期中考试考砸了,就开始批评、指责她:“让你好好复习,你却跟同学出去玩,好了吧,才考这点分数,你还有脸回来,干脆别学了,在家跟我卖菜好了……”

妈妈又开始唠叨,总拿以前的事说她,这次,小琳忍无可忍,就跟妈妈争吵了起来,爸爸却让她滚,这让小琳很伤心,为了报复他们,小琳狠心走了。可是,她下楼后,又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只好在楼下转转,等爸爸妈妈来找她。

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却不懂如何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家长爱的不是自己,而是分数。因为每当孩子考得好,家长就高兴,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答应。但如果他们考不好,家长立马就阴沉着脸,吓得孩子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哪里做得不对就遭到家长的责骂,甚至受到一顿毒打。

虽然,分数比较重要,但它并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家长千万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分数就对孩子“又爱又恨”,更不能因为考试考砸了,就将孩子推出家门。要知道,孩子每次离家出走,都会在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也许是因为没有用对方法,方向不明确,没有人指导和鼓励,才一次次失败。对于孩子,家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引导和激励孩子,相信孩子通过每一次的成功,能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让自己不断前进。

如果孩子能理解家长和老师的好意,明白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冷静思考,不冲动做事。同时,如果家长能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也许就能预防、避免孩子离家出走这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