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打架斗殴,该如何控制

4.3 打架斗殴,该如何控制

生活中,孩子打架很普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无法避免这种事的发生。当孩子渐渐长大,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有时候一言不合就可能拳脚相向,有时候一直忍让的孩子也会采用暴力来还击……这些在我们看来,或许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显得举足轻重,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言语,也可能会掀起惊涛骇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通过打闹来了解别人的底线,同时,也向他人表明自己的原则。孩子之间打架,大多是情绪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家长切不可随意给孩子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家长在处理孩子打架的问题时,要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控制事态发展的措施。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你打了别人,就要承担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

有一天,老师打电话给小文的妈妈,告诉小文妈妈,小文和同学小迪为了抢小龙的东西,将小龙撞倒在桌角,脸颊流了不少血,小龙的家长得知此事,很生气,说即使不追究小文和小迪的责任,也要追究他们家长的责任。

小文妈妈惭愧地对老师说:“不好意思,老师,我家孩子给您添麻烦了。”放学后,小文妈妈带着小文去小龙家,让小文向小龙道歉,并给了慰问金。在回家的路上,小文十分迷惑地问妈妈:“妈妈,我为什么要向小龙道歉?”小文妈妈训斥道:“你到现在还不承认自己犯了错!”

小文回答道:“妈妈,我要承认什么错误?”小文妈妈生气地说:“你还狡辩?回去罚站,自我反省一下!”小文即使被罚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让他很沮丧,而小文妈妈一直觉得小文在狡辩,不相信他所说的话。

老师给小文妈妈打完电话后,也给小迪家长打了电话,小迪家长知道此事后,告诉老师,会先问一下小迪,如果真是小迪的错,会让他给小龙赔礼道歉的。放学后,小迪妈妈问小迪,是否因为抢东西而将小龙撞伤,小迪告诉妈妈,自己并没有跟小龙打架,小迪妈妈相信小迪的话,就跟老师沟通了此事。

后来,老师将三个人都叫过来,进行对质,发现小龙的脸是自己撞的,为了避免被家长责备而编了这样的故事。小文知道这件事的原因后,心里很难过,认为妈妈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就让自己道歉,惩罚自己。

如果孩子打架了,家长的态度很重要,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骂孩子。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平常心看孩子们的打架,冷静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打架的经过和真相,并帮孩子分析,是他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或者只是误解。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进行处理。

实际上,孩子打架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缺乏社交技巧,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遇到事情就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也有一些孩子先通过打架来树立自己在伙伴们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只是模仿,模仿家长、模仿电视等。

孩子打架的这种行为,家长必须要引起重视,需要深入思考打架背后的真正原因。家长既不能认定打架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也不能因孩子打架而暴跳如雷,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难以饶恕的错误。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打架这件事,与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要与别人打架,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打架是一种嬉戏行为,他们打架没有考虑后果,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所以,家长需要明确告诉孩子,恶意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必要的时候,可以还手制止对方,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一旦有出格的行为,家长也逃不了责任,如果家长任其妄为,不加以管教,会使其养成用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打架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一旦产生恶劣的后果,家长再追悔莫及,显然为时已晚。因为,你的孩子,你不教育他,将来走入社会中,自有人帮你教育他,到时候,吃亏的就是你的孩子。

其实,孩子的性格与品行,大多是受到家长们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自我觉察,调整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法,也许孩子的行为会有所改变。

小霄上初中时,总是被他人欺负,终有一天,他再也无法忍受,就大打出手。后来,老师将此事告诉了小霄的妈妈。小霄告诉妈妈,自己是第一次打架,请求她不要将此事告诉爸爸,并保证以后不会再打架,妈妈答应了。

然而,第二天,小霄还在睡梦中时,爸爸就粗暴地掀开他的被子,拿皮带抽打他,还骂他:“叫你不好好学习,还学会了打架……”,小霄哀求道:“妈妈,快来救我!”但妈妈却无动于衷,只冷冷地坐在沙发上。

那个时候,小霄很绝望,内心比肉体上的伤痛还要难受。后来,他问妈妈:“妈妈,你答应过我,不告诉爸爸,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妈妈回答:“因为我不相信你能做到,只有你得到教训,下次才不敢再打架!”

直到小霄长大,当年的那件事还历历在目,让他一想起来就很难受,因为他将心掏给妈妈,却换来妈妈的背叛,那种失望和心痛导致他与家长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亲密。

得知孩子打架,家长切不可全盘否定孩子,要好好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尤其是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家长要勇于站在孩子这一边,耐心地安慰孩子,与他一起想办法解决,并向老师寻求帮助,直接与对方家长进行对峙。让孩子知道,谦逊懂事并不代表懦弱,不可任人欺负,要懂得保护自己。

孩子打人,家长一定要好好教育他,适当惩罚他,让他知道犯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孩子被欺负,家长也不能无视孩子的诉求,要多关注孩子,观察他的精神状态和身体上的各种异常,及时发现孩子的处境,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是一个小江湖,社会是一个大江湖。其实,孩子之间的关系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是单纯的打与被打,所以,家长需要教孩子学会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善恶,有美好,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