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卑,帮孩子找回自信

5.1 自卑,帮孩子找回自信

孩子本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自信阳光的心态,有些孩子比较自卑,常常情绪低落,不敢与他人打交道,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与他人做朋友,只能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

孩子一旦产生自卑心理,就无法正确评价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差的那个,没有人喜欢自己。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他独自一人面对生活时,这种自卑心理就会被无限放大,使他不敢在人前抬头、说话,即使有机会,他也不敢争取,活得小心翼翼,过得异常辛苦。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初中后,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旦他们陷入自卑,就无法摆脱这个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孩子比较自卑,要及时帮助孩子找回自信。

小泽是一个13岁的孩子,性格有些孤僻,不喜欢跟同学在一起玩,经常一个人独处。有一天晚上,医院突然给小泽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小泽正在医院,他患了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做手术,但医院联系不上他的父母。

老师挂完电话,赶紧去医院签字,然后,小泽就被送进了手术室。小泽做完手术,醒来发现老师就在旁边,忍不住哭起来。他告诉老师,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他每天放学回家,自己煮泡面吃,有时候,自己不舒服,生病了,也没有人知道。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孤儿,也许,对父母来说,挣钱远比他重要。老师听了小泽话,莫名感到心酸,很心疼他,也终于明白,小泽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才变得如此孤独自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时期:一个是上小学时;另一个就是初中时期。在这两个重要时期,孩子正在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少父母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女孩,需要父亲来管教,而男孩则需要母亲来帮助,让他们认识男人和女人,这点很重要。

无论家长工作或生意有多忙,都要放一放,尽量抽出时间陪一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多与孩子进行沟通,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孩子的心理自然是健康、积极的。如果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或很少陪伴孩子,孩子会因为父母的缺席而没有安全感。另外,孩子遇到一些困难,没有人及时安慰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胆小、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有的是时间去弥补。

不曾想,时间过得很快,孩子转眼间就长大,等我们有时间想陪伴孩子的时候,他们已不再需要我们了。所以,趁着还有时间,家长尽量多陪陪孩子,因为孩子的性格需要家长的引导,孩子的成长不能因为父母的缺席,而一直活在自卑的阴影中。要知道,只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和陪伴,才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乐观。

小茹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妈妈是大学老师,妈妈从小教育小茹对人要有礼貌,举止大方,有空要多读书。小茹比较听妈妈的话,从不爱打扮,是一个朴实而有内涵的孩子。小茹有个好朋友叫小颖,经常到她家玩。小颖妈妈是个化妆师,她经常将自己打扮得很时尚,也把小颖打扮得很漂亮。

有一天,小茹和小颖在卧室里玩跳棋,而小颖的妈妈在客厅正在与朋友聊天。小茹听到那位阿姨夸小颖长得漂亮,说她的眼睛有点小,长大做个微整形,也一定是个美女。然后,她们俩就谈论一些明星整容的情况。

那位阿姨说的话,让小茹觉得自己眼睛小,长得丑,认为大家可能会不喜欢她。想到这里,小茹就不开心了,她离开了小颖家。从那天起,小茹一看到漂亮的同学,就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越来越自卑。

细心的妈妈发现了小茹的变化,便问小茹怎么了,小茹委屈地说:“妈妈,我觉得自己长得好丑,眼睛好小,我都不喜欢我自己,别人肯定也不会喜欢我,我想要去整容。”然后,小茹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妈妈。

妈妈没有责备她,对她说:“小茹,你觉得妈妈丑吗?”小茹摇了摇头说:“妈妈,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妈妈说:“在妈妈心中,你最美,也是独一无二的。你还小,俗话说女大十八变,你以后会变得越来越漂亮的!你没有必要效仿别人,要知道,心里美才是真的美,你看你聪明、善良、有爱心,这就是你最独特的美。”

小茹听了妈妈的话,心理突然就变得开心起来,说:“妈妈,我懂了,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我以后再也不会说这件事了。”妈妈听了女儿的话,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件事,妈妈觉得自己平时忽视了女儿,女儿现在有些爱美了。于是,她开始打扮女儿,经常给小茹买漂亮的裙子,在她的教育下,小茹不再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而且越来越自信。

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参照对象不一样,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我们经常习惯与周边人进行比较,总认为他们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感。

一个拥有自卑感的人会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在他们眼里,只盯着自己的缺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各方面评价都比较低,很怕受不到别人的尊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别人,做事没有自信。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比较敏感,喜欢拿自己与别人进行对比,觉得自己长相、身高等方面不如其他人,就会很自卑,这种生理自卑在青春期孩子之间最为常见,因为他们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女孩比较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等,而男孩比较担心他们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痘等,当孩子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当孩子比较在意自己的长相时,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进行对比,会越来越自卑。家长可以教孩子正确评价自己,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与他人比一比长处,比如,自己学习成绩好,口才好,这是别人不具有的等。同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优点,使自己成为他人注目的焦点。

小婉的妈妈是一个很节俭的女人,小婉从小都没有穿过新衣服,穿的都是哥哥姐姐们的,或者亲戚家给的旧衣服。小婉上五年级时,班里要举行“六一儿童节”活动,老师想让小婉表演节目,特意叮嘱小婉在活动那天要穿得漂亮一点。

放学回家,小婉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却说:“就在台上表演那么几分钟,花这个钱干啥,你姐姐有裙子,你穿上她的裙子去表演就可以了。”姐姐的裙子款式很旧,而且衣服上还有几处洗不掉的黄斑,小婉虽然不想穿,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穿上姐姐的裙子去学校了。

当小婉站在班级前面时,她永远忘不了老师看她的眼神以及同学们的嘲笑。当小婉长大,有了工作,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但她依然摆脱不了自卑。每次相亲都失败,她总觉得对方在嘲笑她,有好感的,她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哭穷,比如,“给你报这个兴趣班,我们差不多掏空了腰包,都没有钱买衣服,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等,家长们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孩子,希望他们能懂得父母挣钱不容易,好好学习。

然而,家长不知道,跟孩子哭穷,与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容易,这两个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家长经常向教孩子灌输“没钱”的思想,向孩子哭穷,会让孩子从根上自卑,因为父母尚且如此,自己的生活可见有多惨淡无光。而自己感受到的,往往会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为了不让孩子因为金钱而感到自卑,家长应正确处理孩子的金钱观。当孩子比较关心家里的经济状况时,家长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并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保护好你,让你上学,你不必为金钱而担心,因为我们会努力赚钱,等你长大了,自己就能挣钱了,只要你努力就能实现。通过家长的承诺和鼓励,就能使孩子的心得到安定,让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