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技术革新,提升产业能力
人工智能具有足够大的技术辐射效应,能够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引擎。其一方面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另一方面有效诊疗重大疾病、减少交通事故伤亡、减少饥饿和贫困、应对网络安全攻击等方面,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确保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确保所有民众都能跟上这场数字化变革,欧盟提出必须提高技术和产业能力,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为此,欧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紧部署:
第一,把握未来数据浪潮的机遇。
相对美、中两国,欧洲目前在消费者应用程序及在线平台方面处于弱势,进而导致数据获取方面处于劣势。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正在迅速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全球数据量将从2018年33ZB增加到2025年175ZB。[27]因此,每一波新的数据浪潮,也为欧洲在全球经济中重新定位并成为世界领先者带来机遇。
加强数据记录和保存。考虑到人工智能系统复杂性、不透明性以及难以有效核实遵守和执行适用规则的困难情况,欧盟正在制定数据记录和保存的相关要求:保存与算法设计有关的记录,保存训练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保存数据本身”,建立、测试和验证人工智能系统的程序和技术文档等。这些要求使得人工智能系统那些潜在的问题或决策可以被追溯和验证。这不仅有助于人工智能程序的执行和监督,也会促使经营者在遵守这些规则的同时考虑到规则的用意。
这些记录、文档和相关的数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留存,从而确保相关立法的有效执行。欧盟有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确保被测试者在测试或检查时能够根据要求提供相应材料,并在必要时保护好机密信息。
强化数据访问与管理。没有数据,就不可能开发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应用。因此,数据访问和管理是重中之重。尚未生成的海量新数据,使欧洲获得了位居数据和人工智能转型前沿的机会。负责任的数据管理和数据运用,有助于建立信任和确保数据的可再利用性。在《欧洲数据战略》支持下,欧盟委员会已提议在“数字欧洲”计划下拨付超40亿欧元资金支持高性能和量子计算,包括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基础设施。这些在关键计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欧洲强化数据访问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强和捍卫欧盟价值观和规则的重要途径。
在数据访问和管理阶段,欧洲始终强调价值观的输入。因此,欧盟已经萌发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数据的构想,保证人工智能系统支持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各项安全要求。同时,保证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能够符合欧盟价值观和保护基本权利的现行立法规则[28]。
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是机器学习的关键。为此,需要促进数据的开放和共享。2005—2020年,欧盟已经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公共部门数据和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对外开放和再利用。如今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数据流转和分享,欧盟委员会已经推出以下举措:修订公共部门信息开放指令,出台私营部门数据分享指南,修订科研信息的获取和保存建议,出台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政策(包括分享基因数据及其他医疗数据)。
深化数据处理技术。由于几百年卓越的自然科学积淀,欧洲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量子计算的最新进展将使得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呈指数增长趋势。数据处理技术在量子计算方面拥有突出的学术优势,加之工业在量子模拟器和量子计算编程环境中的强大作用,欧洲已经站在这项技术的前沿,并已计划将量子测试和实验设施的方案应用于一些工业和学术部门。
接下来,欧洲将在目前独立的学科(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符号学习等)之间建立桥梁,运用大量数据及相关性学习来训练模型,实现符号推理与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提高人工智能结果的可解释性。
第二,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
打造世界级欧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当前,欧盟及各成员国正在大力建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激励相关研究机构沟通合作、共同发展、共享成果,把欧洲打造成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前沿阵地。2018年1月,法国政府与三星集团加大合作力度,宣布未来将扩大三星在巴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团队规模,将巴黎研发中心打造成为三星继韩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人工智能研发中心。[29]
支持人工智能产品测试和实验。对人工智能产品进行测试和实验,是其进入市场前的必备环节,这意味着必须要使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则。经过测试和实验,政府决策者可以对新技术形成更好的认知,便于制定更为合适的法律框架。为此,欧盟委员会已经在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领域建成第一批测试和实验基础设施,并向所有企业开放。[30]
加速技术成果市场转化。在低功耗电子产品的处理器技术方面,欧洲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虽然这一市场目前由非欧盟参与者主导,但在欧洲处理器项目等计划的帮助下,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为推动成果的市场转化,欧盟大力支持技术突破、创新和转化,已经为2018—2020年期间的试点项目划拨了27亿欧元预算,支持1 000个具有潜在突破性意义的项目以及3000个关乎项目可行性的科研奖项。[31]
相关成员国也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出努力。德国政府在2015年就已允许在连接慕尼黑和柏林的A9高速公路上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项目,2016年4月批准了交通部起草的法案,将“驾驶员”的定义扩大到能够完全控制车辆的自动系统。2017年5月,德国联邦参议院投票通过首部自动驾驶法律,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类驾驶。同年9月,德国西门子宣布收购荷兰自动驾驶软件公司新网国际,以加强其无人驾驶汽车业务发展和成果转化。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德国的成果转化也处于前列。[32]2017年,英国发布《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将无人驾驶汽车放在了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突出位置,希望充分利用英国国内大学及企业的相关人员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无人驾驶技术。[33]
监测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情况。欧盟委员会注重监测人工智能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和渗透,从中寻找人工智能可能给产业价值链带来的潜在变化以及对社会及法律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欧盟还将对人工智能产品和系统的技术能力进行基准测试,了解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定期对人工智能战略所设定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加大人工智能建设投资。
加大政府投资。欧洲生产的机器人目前占据全球市场32%的份额[34],为了保持和扩大欧洲领导地位并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到2020年底,欧盟将投入大约15亿欧元。[35]
各成员国也纷纷加大人工智能战略投资,巩固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并促进进一步创新,鼓励企业或机构进行相关测试和试验,加强高精尖研究中心的建设,保障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切实关注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见表4-1)。如德国在2018—2025年,“投入约30亿欧元资金用于AI研发,达到3.5%的研发目标,其中2019年预算为5亿欧元”。[36]
表4-1 欧盟及主要成员国人工智能战略投资

(续表)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智慧芽.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332.说明:此时英国尚未脱欧。
到下一阶段(2021—2027年),欧盟将继续扩大投资,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支持有关机构和部门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系统。[37]
吸引私人投资。充分的私人投资对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也极为重要。为此,欧盟持续吸引私人投资以支持人工智能研发和行业应用。欧盟已经与欧洲投资银行集团展开合作,在2018—2020年投资5亿欧元。[38]根据“地平线欧洲”计划的部署,欧盟委员会已与欧洲机器人协会合作推动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欧盟委员会出资7亿欧元,欧洲机器人协会投入21亿欧元[39],使得“SPARC”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资助机器人创新计划。
此外,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基金会推出21亿欧元的泛欧风险投资基金计划,加大对欧洲创新型创业公司的投资。[40]2020年,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共和私人总投资至少已达到200亿欧元。[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