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注意事项
2025年08月10日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3.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股外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4.注射中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并嘱其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应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5.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6.肌内注射时,常用的体位有:①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离,头偏向一侧;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④坐位,常用于门急诊患者。
7.一般选择肌肉丰富且距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8.具体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做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划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②联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联线,其外上1/3 处为注射部。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中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域;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区域,以患者自己的手指宽度为准。
(3)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