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按摩腹诊临证》简介
《脏腑按摩腹诊临证》这本书是由王海龙创作的,《脏腑按摩腹诊临证》共有35章节
1
目录
...
2
内容简介
腹诊和按摩是中医诊疗的特色方法。本书作者以仲景《伤寒论》腹诊为纲,基于在北京按摩医院二十余年的按摩诊疗经验,详解百余种中医腹诊按摩体征以及对应的辨证施治手法。 ...
3
扉页
...
4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 P)数据 脏腑按摩腹诊临证/王海龙著.--北京: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8 ISBN 978-7-5222-0351-5 Ⅰ.①脏⋯ ...
5
序
本书是我的学生王海龙继《脏腑按摩基础手法图解》之后的又一本关于脏腑按摩的著作,很高兴他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又有了新的成果和进步。不同于上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关注...
6
前言
如果说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我想,不会有人出来反对。早在远古之时,按压、摩擦、拍打、抚触,就是我们的祖先相互安抚的最原始和最亲近的方式。 与病魔斗争似...
7
第1章 “苦里急”,太阳蓄水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第127条) ——《伤寒论》 从六经角度认识人体,分析体质状态,辨别病证性质,进而对证施治,这是《...
8
第2章 少腹急结,下焦蓄血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第106条) ——《伤寒论》 ...
9
第3章 胸胁下满如结胸,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第143条) ——《伤寒论》 在...
10
第4章 小腹满,四肢厥,头痛,寒凝肝脉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第340条) ——《伤寒论》 既然有“热入血室”,自然也会有“寒入血室”,而且寒入血室很常见,...
11
第5章 调经点
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净而微。 ——《灵枢·九针十二原》 前面我们谈了几种妇科病,其实无论是痛经、闭经、经间期出血还是功能性不孕症,都在...
12
第6章 枢机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枢”是一个极古老的文字,据考...
13
第7章 阑门穴
阑门,小肠下口,即大肠上口。 ——《难经悬解·四十四难》 既然说到了《伤寒论》以脾胃为枢,就不得不提阑门穴。 从事按摩的医生没有不知道阑门穴的,但不少针灸大夫却...
14
第8章 心下,结胸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第131条) —...
15
第9章 小结胸,心下满,按之痛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第138条) ——《伤寒论》 水热结于胸膈脘腹的大结胸,在临床按摩中是少见的,颈项强直,喘促,短气烦躁,...
16
第10章 寒实结胸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第141条) ——《伤寒论》 结胸,有热实结胸,如大结胸和小结胸,也有寒实结胸。也就是在以心下为中心的胸膈脘腹处,寒与水互...
17
第11章 有形无形的痞
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者,是痞也。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为痞者;有湿热太甚为痞者。 ——《丹溪心法》 我们在说结胸成因时曾提...
18
第12章 心下痞、心下濡、心下满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第151条) ——《伤寒论》 《伤寒论》中,痞在心下和胸胁或胁肋区出现得最多。心下痞是与结胸相区别而...
19
第13章 心下急、心下支结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03条) ——《伤寒论》 ...
20
第14章 胸胁苦满及胁下诸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
21
第15章 热扰胸膈,心中懊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
22
第16章 腹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第273条) ——《伤寒论》 气伤痛,形伤肿,我们在按摩临床中会发现,除了外伤等特殊因素...
23
第17章 下不厌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第189条) ——《伤寒论》 论及伤寒诸法,后世医家有一个精辟的说法——汗不厌早,下...
24
第18章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第274条) ——《伤寒论》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第273条)。临床中一旦出现水谷运化、气血生化...
25
第19章 脾约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第247条) ——《伤寒论》 从腹诊分区来看,足太阴脾经居大腹,足阳明胃经居...
26
第20章 少阴之戴阳、格阳、阳衰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 ——《伤寒论》...
27
第21章 下利,少阴阳郁与少阴咽痛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第310条) ——《伤寒论》 无论是少阴虚寒的但欲寐,还是戴阳的面赤、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抑或是上热下寒的心肾不交,少...
28
第22章 悸,虚则阳虚,实则水泛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第318条) ——《伤寒论》 《说文解字》注曰:“悸者,心动也。”正常人体的心脏...
29
第23章 厥阴病,阴阳不相顺接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第326条) ——《伤寒论》 《伤寒论》中记载:“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30
第24章 消渴病名考,传统三消模式
上消者,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中消者,胃也,多饮水而小便赤黄;下消者,肾也,小便浊淋如膏之状,面黑而瘦。 ——《丹溪心法》 回过头来再看前文我们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