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第18章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第274条)
——《伤寒论》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第273条)。临床中一旦出现水谷运化、气血生化和气机升降调控失职的症状,我们都会自然沿着太阴病证来考虑。但太阴脾土主肌肉四肢的功能往往为人所忽视。按摩临床中常常一见四肢肌肉的疼痛就习惯性地从解剖形体角度来进行诊断分析和治疗,而将四肢肌肉之主放在了一边,这至少是不全面的。
《伤寒论》中涉及身体四肢、头面疼痛的症状非常多,但具体到四肢的疼痛,主要集中在太阴、厥阴和少阴这三阴的病证。四肢疼痛似为阳证,却统以阴经主之,值得我们思考。如《伤寒论》中载:“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第274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53条)
从三阴病的四肢疼痛程度和特点而言,太阴中风的疼痛是最剧烈的,烦者剧也,四肢烦疼,是一种痛感显著且严重影响运动和睡眠的疼痛。少阴阳虚水泛的疼痛,以沉重为特点,表现出水邪的重滞、阻碍感,疼痛本身程度较轻。厥阴阴盛格阳的四肢疼,特点是症见汗出、肢厥,疼痛程度较轻。阴盛格阳的厥阴证,按摩临床中少见,多出现在久病大病的末期,疼痛也不是其主症,但前两种证候,按摩临床中却时有遇见,且常因患者四肢筋骨肌肉损伤而误诊,在治疗过程中走了弯路。
韩女士,47岁,以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来诊。来诊时坐轮椅或拄双拐,行走困难。她本人也消瘦,语音低微无力,一派虚象。询问病史,已有3月余,先是左侧膝关节处疼痛,经检查诊断为膝骨关节病,接受针灸按摩等治疗后未见好转,右腿又出现疼痛,再诊,且查核磁,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整脊之手法后未见好转,且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加重。再诊,为腰膝运动功能障碍,行软组织松动术康复治疗和下肢肌肉训练,在此过程中出现踝、膝扭伤,行走困难。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患者,就诊断而言,有X光片、核磁、CT等影像佐证,似乎不应有误。就治疗而言,针灸、按摩、康复训练是对这类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各医院在这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应有太大问题。但为什么3个月的治疗不但未使其病证好转还越来越重?即使是很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骨关节病,在这样的综合治疗下也应痊愈或大有好转的。查患者脉象,细弱而沉,触诊其腹部,却发现有明显的腹满感,按之痛,皮温低,腹肌无力。患者自述10多年来脾胃都不好,常症见腹胀、食欲不佳、便溏、疲劳等,这次病后症状更为明显,因此,她也瘦了约3公斤。这是一个典型的太阴虚寒证,这样的患者很多,但我却几乎未见过她这样以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患者的叙述引起了我的注意。最初腿痛的症状,是由于患者参加单位聚会,在大堂等待领导。那里有点儿冷,她平时就很怕冷,等了一个多小时领导才来,大家起立鼓掌,她起身时因腿被椅子隔挡,只能半蹲着转身,似乎有点儿膝痛,她也没在意。聚会结束后,她在回家路上也没觉得腿痛,但因为天冷,受了点风,赶紧洗个热水澡就睡了。可是从第二天开始,腿就痛了起来,先是左侧再是右侧,越治病情越重。
结合她的体质、发病和治疗史,我想她刚开始时可能就是一个太阴中风证。患者本就太阴虚寒,聚会时间又长,受了些风寒,而寒邪乘虚而入,直中太阴,且在聚会过程中,她扭伤了左膝,虽然很轻微,但这成了一个邪气乘虚而入的通路,使风寒集中于下肢。为什么说她是太阴中风而非太阳或阳明的中风呢。因为患者有受凉感寒的病史,有感寒后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在洗热水澡和一夜休息之后,那些外感的症状就消失了。我想,当时患者或许还会有手足温热而身无大热的太阴经中风症状,太阴阳弱,寒邪直中,不会有强烈的、类似太阳中风或伤寒的正邪相争,也就没有出现发热、流涕、咳喘等太阳症状。邪入太阴,留滞不去,因而病情迁延。而后的治疗,她只去了骨伤科、筋伤科和康复科,这些科室从自身专业出发,习惯性地给她诊断为膝、腰相关疾病。这样的诊断也有其合理之处,因为有相关症状和影像的支持。但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患者太阴虚寒的固有体质状态和太阴中风的初始证候,以肢体松解、活血化瘀、肌肉牵拉、关节及姿态矫正为法,没能顾及内在的太阴阳虚。而且,患者接受治疗的频率过高,这些治法或多或少都有行气活血之功,对于体虚之人,过度行气活血往往祛邪未成反伤正。从患者状况来看,太阴脾虚是根本,邪在太阴之经,妨碍四肢是其标。
因此,在治疗上,我们采取了腹部按摩,温脾阳、运四肢的手法。摩腹、揉腹,振颤脐中,点按阑门、天枢、大横、关元等穴,拨理脾俞、胃俞穴,横擦腰骶,点按足三里、丰隆、公孙等穴。在四肢处,主要运用使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关节主动被动运动(如屈伸)的手法,不再在膝、髋、踝处施加更多使软组织松动、活血的点按、推揉手法。同时,我们也说服患者,延长治疗间隔,每周2次,给予身体更多恢复和自我调整的时间。果然,这样改变治疗思路后,患者的状况逐步好转,大约2个月后,就可以正常上班和做家务了。
这的确是一个特例,太阴虚寒而致痛到这种程度的病例是少见的,但这个病例充分证明,即使是被明确诊断为肢体关节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脏腑功能和体质状况也要详加考虑,脉诊、腹诊等诸法合参在伤科、疼痛科疾病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流于形式。骨科专家尚天裕老师曾说,治疗骨科疾病要内外兼顾,想必也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