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

5.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

法国著名作家纪德曾说:“做自己而被人讨厌,好过做别人来招人喜欢。”

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在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曾被父母以某个优秀同龄人的标准来要求过,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名梗——“别人家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向优秀分子看齐的逻辑,并不是学习对方的优点,而是直接复制出一个“克隆人”罢了,因为父母认为既然是“好”的,那就要全面学习。

不知道人们是否想过,以这种“好”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是不是忘记了对方原本的样子呢?当然,对于曾经被这样要求的我们来说,更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人不是机器人,不可能用一条生产线去复制无数个成品,我们真的需要盲目追寻一个“好”的标准而放弃自我吗?

可悲的是,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会真的想将自己复制成一个优秀分子,他们内心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称赞,甚至可以为了一句并无实在意义的夸奖而丢掉了自我。这是非常可怕的,这种情况在一个女人身上更是如此。因为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仍然会被一些人看成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话语权,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存在似乎早就被写进了某个剧本之中,于无形之中给她们套上了统一的模板,比如“三从四德”,它直接扼杀了女人的独特个性,以标准化的方式去“量产”,这是对人性赤裸裸的剥削和迫害。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和别人不同,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意义。身为女性,时刻不要忘记这一点。

在很多人看来,董卿是一个自信优雅又富有才情的女子,已经配得上“仙女”和“精灵”的称号,然而不少人或许想不到,董卿曾经也有过一段卑微的人生经历。

1991年9月,董卿考入浙江艺术学校,也就是今天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她学的是表演专业,虽然她天生丽质,但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个个都外表出众,或者气质独特,相比之下,董卿倒是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董卿曾经引以为傲的能说会唱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毕竟这里的同学在容貌、形体、嗓音或演技上各有擅长之处。比如董卿的校友周迅,当时在舞蹈系,因为长相娇美,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平面模特,曾经拍摄过许多挂历图片和杂志封面,这足以引来全校女生的羡慕和惊叹。

在第一次上形体课时,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让同学们练习芭蕾舞的基本动作,除了董卿之外,其他同学们都做得很熟练,而且也很优美,唯独董卿跟不上节奏,显得十分笨拙。在这种环境下,董卿克服了自卑的心情不断学习,可依然效果一般,找不到别人早就找到的感觉,最终表演课的老师忍不住对董卿说:“你看上去挺修长的,但动作怎么一点儿都不灵活呢?”

这番话虽然客观,但是对于本已自卑的董卿来说,实在是不小的打击,她已经为了追上同学坚持勤学苦练了,无奈人家都是天生吃这碗饭的,董卿的努力确实收获不了对等的回报。所以每次上形体课,董卿面对满是镜子的教室,内心都是窘迫不安的,她看着同学们落落大方的表演,忍不住觉得焦虑和羞愧,甚至认为自己是误入了天鹅群的丑小鸭。最后,董卿用“难忘啊,自卑的大一”给这段经历进行了总结。

有时候,别人的几句话就能让一个人的尊严被压垮,正如此时的董卿一样,她的确对艺术十分向往,但艺术的种类本就丰富多彩,唱歌跳舞是其中的一部分,董卿在这方面或许没有过人的天赋,当时老师的话的确让董卿发现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于是,跟不上节拍的董卿一直很难过,她甚至想过是否要牺牲大量的阅读时间去练习台词和形体,因为大家都擅长形体,而她似乎只会读书,这在艺术圈里好像是没什么用的,自己真的应该和别人一样吗?

此时的董卿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上,如果她真的盲目屈从那个抽象的“好”的标准,很可能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所幸,董卿经过思考之后,终于明白在一群天资超出常人的同学中间,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对抗是不明智的,这样只会让一座原本岿然不动的大山在剧烈的震颤中抖动,甚至垮塌。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董卿转换了思维,她认为自己虽然在形体表现上无法超过同学,但是自己在文化课上的优势也是他们所难以企及的,幸好董卿的班主任也意识到这里一点,便以此为切入点帮助董卿重塑自信。

董卿说:“我跟自己有过一次对话,对话的结论就是,我不应该牺牲阅读的时间,去练习台词、形体,相反,我应该更扎实地掌握书本知识。”

董卿正是抱着这种心态,开始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她努力主攻文化课,最终在大一期末的时候,成为学校里“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拿到了72块钱的奖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对董卿而言,这是第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重获自信的快感,就像是在乌云蔽日下艰难赶路的人终于拨云见日一般.

人们常用取长补短去要求一个人进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人的某些缺点不容易改正,即便修改过来,也很难变成优点,反而会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对其他优点的发掘,逼迫自己按照别人的特点去摧毁原本的自我,这样的生命不是顽强的,而是盲目的,是不顾客观情况的直撞南墙,失去了生命应有的独特之美。

在董卿那段有些灰暗的日子里,书本给予了她足够的力量,没有让她变得抑郁甚至自轻自贱,而是让她一点点地正视自我,把视线转移到更为明亮的地方。

三毛说过:“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议论和看待我,便是那么无足轻重了。”人生在世,我们不要让别人来决定我们应该活成什么样子,特别是对女人来说,更要摆脱这种源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永远不要忘记自己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选择自由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不要被“女性该如何”等陈旧的观念影响了内心的选择,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你的梦想只能由你来操控,别人是无权指责和干涉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放弃了某件事,并非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很难,而是因为站在我们身后的人总是在指指点点,让我们无法冷静下来,受到了外界错误的引导。尤其对女性来说,更容易在父权的影响下被贴上某个标签,而这些原本是限制女性寻找真正自我的镣铐,却被一些人误以为是女性的“优秀样板”,结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没有坚守住内心该有的镇定和执着,反而活得不伦不类,继续被人指摘和嘲笑。

或许你在意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你不想破坏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形象,但是对于真正关心你的人来说,你应该勇敢地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屈从于某个标准。如果你没有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首先对不起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样的人生还拥有灿烂的光芒吗?

当然,在这个充满世俗味道的世界里,想要坚持做自己并不容易,可能意味着你从此要踏上一条孤独跋涉的道路,但只要你作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到底。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你每走出一步,你的形象就会变得更加真实,你不必和某个人做对比,你只需要和昨天的自己赛跑,因为在目的地,你追寻的终极目标是“真实的你”,而非“优秀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