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之前先倾听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倾听是一项重要的认知和沟通技能,也是一种无声的赞美,在和他人交谈中往往能够起到增进感情、统一意见的重要作用。和倾吐相比,倾听是了解一个人的前提,是沟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女性在与他人沟通时,如果能将倾听当成一种沟通习惯,既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还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很多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体精神的表达,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不要忘记,只有充分了解他人,我们的表达才具有现实意义,否则就会变成自说自话,让对方失去进一步交流的兴趣。换而言之,会说话的人,其实都是会倾听的人。
董卿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每当董卿在台上向观众介绍比赛选手背后的故事时,她总是能够讲得让人感动,让大家了解这些选手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董卿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主要在于她事前进行的准备,她会在彩排的间隙主动找到参赛的选手,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发掘他们身上的亮点。对选手而言,董卿就是最好的倾听者,她愿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愿意向观众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而正是这种倾听的习惯让董卿主持的节目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从而更具有吸引力。
董卿在成功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之后,亲自策划并全程跟进了《朗读者》这个节目,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7年,“大学生电视节”举办期间,董卿应母校华东师范大学的邀请,特地赶回上海,参加了“朗读者现象讨论会”。按理说,在这次节目中,董卿是毫无争议的主角,然而她表现得非常低调,整整一上午的时间,董卿都没有急于表达,而是认真地倾听与会其他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的发言,还特地做了笔记,哪怕是存在不同的看法,也没有打断过任何人。董卿在倾听的过程中,详细记下了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等到她发言的时候,她就将刚才整理的信息汇总,作出了简明扼要的回应,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暖意。
当一个人在侃侃而谈时,内心并不仅想着让他人马上表示认同,也会期待对方能够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哪怕这个回应是带有争论性质的,也总比敷衍的赞同更让人舒心,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对于女性来说,学会了倾听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他人心灵深处的大门,能够快速地和对方交换意见并让对方产生好感。作为女性,不要将自己代入到“小公主”的角色中,只顾着输出信息,却忽视了了解他人,这样做不仅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也会让自己逐渐陷入盲目而狭隘的状态中。
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说:“当你对一个人说话时,看着他的眼睛;当他对你说话时,看着他的嘴。”这番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一个真理:抵达人心灵的道路就是倾听。
有一位国外的主持人表示:一个真正健谈的人并不是在谈话技巧上有多么出色,而是擅长倾听,通过倾听来理解你。这样当自己开口时,就能切中要害,避免输出无价值或者低价值的信息。作为一个主持人,董卿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要做大量的访谈工作,不懂得倾听是很难了解对方的,而她也能真正放下王牌主持人的身份,认真了解一个陌生人的经历和内心世界,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通达事理的处世之心的体现。
很多女性都渴望成为社交圈子中的焦点,其中一些人就错误地认为,只有自己频繁地表达,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结果就变成了处处抢他人的风头、不品评他人的人,看似是聚集了人们的视线,其实早已把自己困在了“信息孤岛”上,根本没有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反而因为说得太多引起了集体的反感。
我们想要别人对自己感兴趣这是符合人性的,但我们要先对他人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彼此关系进一步升级,这更是从人性出发的。当然,倾听并不等于保持沉默,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听,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有些女性每天都化着精致的妆容,可内心却无比浮躁或者缺乏活力,即便能够在他人发言时保持沉默,也没有真正获取对方表达的信息,这样的倾听没有任何价值。在沟通中,一旦某一方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受尊重,所以良好的倾听状态应该是一边注意着说话者,一边时不时地用点头、微笑或者简单的词语保持互动,这样才能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这种看似简单的交流过程,往往最能够打破隔阂、增进感情。
我们都想成为谈话高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目标。这并非是因为你缺乏成为高手的天赋,或许只是因为你没有经过倾听这个重要环节的训练,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训练自我表达上。其实,我们不必追求一言兴邦、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雄辩境界,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人人愿意与之交流的谈话对象,成为社交圈子中最善解人意的存在。那么,就不妨从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开始,成为一个善用温柔眼神注视谈话者的女性,让你的涵养和真情成为人格特质中最闪耀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