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漏细微之处的幸福
女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或许是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或许是一位可靠相爱的伴侣,或许是一个吸引终生的爱好……但幸福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我们心中并没有具体目标的时候,就很难去衡量幸福的温度。其实,幸福主要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有时候我们为了突出所谓的幸福感,只愿意关注那些能够让我们兴奋的事物,把目光投向诗和远方,却忘记了观察身边细微之处的幸福。
感受幸福就像收集沙子,一粒沙对你来说微不足道,可当你手中积攒了一捧沙的时候,它或许就能为我们填满心灵的某个空白,让我们终于发现生活的美妙。
在很多女性眼中,董卿应该拥有普通女人无法享受的幸福:天生丽质,才华横溢,名气在外,老少喜爱。的确,台上的董卿是风光无限的,拥有众多响亮的名号与头衔,但在走下台之后,董卿也和普通人一样,她更关注的不是自己拥有多少粉丝、拿到了多少主持人奖项,而是聚焦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之上,从中发现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好。
董卿曾经这样动情地描述幸福的样子:读读喜欢的《三联生活周刊》和《书屋》,或者去谈一场温暖、没有伤害的恋爱,再或者撒一粒种子、种一盆花,又或者是将心爱的碟片翻出来,如《放牛班的春天》《红白蓝》《天堂电影院》等等……其实,董卿描述的这些幸福片段,每个普通的女性都能享受得到,而成功的女性也可以在闲暇时光去体会一次。幸福不可量化,幸福没有大小之别,只要你能感受到哪怕片刻的满足与温馨,你就是幸福的。
为了事业,为了生活,董卿孤身一人去北京发展,在没有人脉支撑的情况下,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董卿不断给自己加压,让自己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快速成长,但她并没有降低自己对幸福的敏感度,因为在她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个纯真少女对幸福的定义:没有工作的时候,她可以宅在屋里看长达24个小时的剧。在整个观剧的过程中,她会为剧中的人物故事而触动,看到有趣的故事情节,她会一个人笑;看到悲伤的桥段,她会一个人哭。直到看得实在累了,她才会沉沉睡去。等到第二天清早,董卿拉开窗帘以后,温暖的一缕阳光照在身上,顿觉有一股暖流涌向全身,这些对董卿来说就是幸福。
这样的幸福丝毫不奢侈,董卿可以拥有,你也可以拥有。
时代的发展,让很多女性变得独立自强、眼界开阔,她们不再满足于当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也不安于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们也和男人一样,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斗争意识,给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按照计划一丝不苟地执行。这对于女性来说是好事,证明女性真正在意识上获得了觉醒,敢于用实力证明自己。不过,也有一些女性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心,把大目标和大计划摆在生命最重要的位置上,反而忽视了她们在少女时代重视的那些点滴幸福。
总有一些人认为物质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他们更愿意关注社会名流的生活,羡慕他们拥有的一切。但其实这些名流也承载着普通人无法感受到的无奈与心酸,他们很可能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幸福的含义,又或许幸福对他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只有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才能清晰地感知到。
感受细微的幸福,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不是你银行账户里的存款。
在董卿刚开始主持《魅力12》的时候,那时的她还没有被全国观众所熟悉。有一次,董卿去超市买东西,忽然,一位营业员大姐对她说:“我看过你主持的《魅力12》!”虽然这位大姐没有想起董卿的名字,但是对董卿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意味着北京的观众开始认识这个新来的主持人了。此时此刻,董卿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甚至都没有被人叫出过名字,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还有一次,董卿去西部频道录节目,她匆匆忙忙地去打出租车,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也没有化妆。在上车之后,出租车司机用地道的京片子问:“哟,您是那《魅力12》的主持人董卿吧!”这是董卿第一次在北京被人叫出了名字。这一刻,董卿是真的欣喜万分,不过她当时状态不好,头发还是乱蓬蓬的,她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打扮好了再出门。后来在路上,董卿问出租车司机:“您看那个节目啊?”司机回答:“看啊!挺好看的。”就是这么几句简短的对话,让董卿忽然觉得心中的某样东西被点燃了,她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变得荣光焕发,她甚至第一次发现京片子是如此动听,她开始真正融入北京这座城市,一如董卿所说:“我开始认识它,仿佛它也开始接纳我。”
一个在董卿人生中并无任何高光的时刻,却让董卿记忆犹新,只因那时的她感受到了幸福,与名利无关,与人气无关,仅仅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从此时开始,董卿意识到,只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总会被观众认可。虽然她当时还默默无闻,但她相信未来会有新的机遇留给自己,而她只需要记录此时的幸福感即可。
不论我们心中对幸福有着何种定义,请在你遇到不幸时,多去关注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它们或许稀松平常,或许渺小普通,但正是因为有它们存在,才构筑了我们世界中的一草一木,而这就是我们体验生命的最真实的情境。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