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真心去包容
人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也可以扩展为:生活中不缺少爱,只是缺少会包容的心。
我们在童年时期,总会觉得让步是一种丢人的表现,所以总会据理力争,不会去包容别人,结果就是自己和对方都弄得满身伤,无法感受到世界上还存在着爱,只看到对立和敌视。事实上,包容并非是一种无原则的让步,只要掌握好尺度,找准角度,包容体现出的是一种修养和度量,甚至是对生活真相的发现。
一些女性本性善良,不过有些小脾气,喜欢不定期地发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爱作”。如果这个“作”的尺度和频率拿捏准确,那的确是一种小情趣,但如果掌握不好,就会破坏和他人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喜欢“作”的女人,更希望是由别人来包容自己,虽然这种目的也并无恶劣之处,但如果养成习惯,就会慢慢失去理解他人的能力。因为一个不愿意包容别人的人,总是习以为常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愿意包容的人的世界会变得更宽广,因为你已经后退了一步,你会看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但如果你硬上前,未必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反而很可能会加剧和别人的冲突。
对青少年时期的董卿来说,“包容”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因为父亲一直用严厉管教的方式去引导她,比如不能穿裙子,不准大声说话,不准和男生来往等等,这些近乎于清规戒律的要求让董卿无法忍受。终于有一次,董卿在饭桌上爆发了,当她听到父亲对自己的批评时,她没有选择默默地接受,而是猛地把瓷碗摔在水泥地上,这个叛逆而反常的举动自然惹恼了父亲,父亲起身就要打她,董卿不甘示弱地又扔了一个碗,可能是觉得不过瘾,接着又扔了一个。自然,那天的饭,谁也没有吃好,董卿和父亲都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
董卿的父亲的确严厉,这种教育方式合不合理有待商榷,但是父亲对董卿的爱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父亲采用的教育方法未必适合董卿。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如果董卿的父亲采取自由式的教育,董卿还有可能成为那个自律性强、意志坚定的优秀主持人吗?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能否理解对方的初衷。
很多人不愿去包容别人,就是因为包容本身意味着牺牲,它要求你放弃当前的情绪,转而代入到对方的立场中去重新审视当下的状况。这需要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也需要足够的理性和客观,所以这个世界上能够真心包容他人的人并不多,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误会和偏见。
那么,董卿有包容过父亲的严厉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董卿慢慢长大以后,她也会经常回顾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再看看自己身上具备的那些优秀特质,她慢慢发现,这些特质并不是她生来自带的,而是和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董卿上大学那天,父亲拎着沉重的行李将她送到了寝室,然后脱掉鞋袜,爬到董卿的床上,拿出褥子、被子和枕头等东西,为她铺好床。临走时,父亲没有对董卿说很多话,只是叮嘱着,“自己照顾好自己啊”。那一刻,董卿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身为女性,董卿的确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但她并没有因此产生“如果我是一个男孩,父亲就不会这么对我”的想法,这也是一些女性容易出现的理解偏差。其实从父亲的角度看,正因为董卿是一个女孩,在社会上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才用严格的家教让她遵守各种规矩,这样既能锻炼她的综合素质,也能在客观上让女儿规避很多风险。
在董卿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之后,她也终于和青少年的自己和解了,她不再将那段严酷的成长岁月视作灰暗的日子,反而将其看成为一段必要的磨砺时光。因此,后来无论父母再对董卿说什么,她都会让着他们。有一次录制节目,父亲给董卿发短信,说她在节目中没有理会别人,显得有些高傲。收到短信的时候,董卿正忙着对主持稿,但她还是抽出时间回复父亲:知道了,您说得对,下次会注意的。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跟亲人、朋友不争无所谓的长短,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无意义的对抗只会破坏彼此的关系,让爱慢慢被消耗。那些好面子的女人,总会和身边的人论输赢,这样看起来很“酷”,但代价是透支他们对你的信任与爱。而且,越是不愿意包容别人的人,内心越是胆怯和不自信,所以才把面子看得如此之重。
女人,千万不能让狭隘和嫉妒影响自己的内心,要学会去包容对方,少一分争执和戾气,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总是将胜负心放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你又有多少时间去经营属于自己的事业呢?
爱,就要包容,就要懂得适时地让步。如果董卿在收到父亲的短信后,为自己辩解,不管最终父亲的态度如何,她肯定无法准备好即将开始的节目,而这种不虚心的态度也会让父亲不再为她提供建议,她可能就会在一条自我感觉良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女作家苏苓曾说:“懂得让步的人是聪明的,这是把决定事态走向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上。感情对抗战中,赢了面子,就输了情分。死撑到底的人往往都成孤家寡人。弯腰不是认输,只是为了拾起丢掉的幸福。”
的确,包容听起来是一种懦弱,但其实是以退为进,善于包容他人的人才是可爱的,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在世俗教育中,对男性有明显的“男子汉要心胸宽广”之类的教化,对女性却并不多,有也主要体现在家庭内部,所以不要产生一种错觉:女性可以“作”,可以拥有被别人包容的权利。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包容都不代表着一种退却,更不是从权,而是一种尊重和涵养,这才是优雅女性最闪亮的标签。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对比,多一些关爱。时刻以友情的态度、爱情的心理来对待身边的人,这不是封建社会的刻板教育,而是源于女性内心的一种成熟和沉稳,它不会被岁月击败,也不会被世俗诟病,它只会让女人提升自己的高度和境界,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