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更从容

3.信手拈来更从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很多人都羡慕那些能够在人前显露一手的能人,羡慕他们被人肯定时的自信,羡慕他们登堂入室后的自豪,却很少有人想着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原因很简单,大家都知道背后付出的辛苦,这种辛苦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了的,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和坚韧的意志来支撑。

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不是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那种信手拈来的从容,原本你也可以具备,你也可以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为什么要放弃修炼这种从容呢?

人们常常羡慕那些优雅的女性,她们谈吐不俗、举止端庄,殊不知这些优秀的特质并非浑然天成,都是后天慢慢养成的。既然她们没有在起跑线上甩开你,同样身为女性,你为什么不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个呢?相信没有谁愿意在别人的光环下生活,芳华绝代并非别人的定制剧本,同样可能成为你的人生标签。

从容和淡定,不只是源于良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源于日积月累的沉淀。

在某一年的中秋晚会上,进入现场环节以后,需要台上的主持人说几句有关月亮的古诗词,不少主持人因为没有准备而乱了阵脚,只有董卿信手拈来。这不是因为她提前做好了准备,而是因为她对中国古诗词早已烂熟于心,后来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充分证明了她在这方面的优势。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董卿的知性美让其大放异彩,观众不仅惊叹于她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被她丰富且扎实的知识储备惊呆了。她随口就能说出名言警句和诗词歌赋,甚至对一些外国诗歌也能信手拈来,而且每一次都使用得当、恰到好处,说到感性之处,还会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落泪,自发地鼓起掌来。

有些人觉得,现在的主持人很好当,有提词器,还有导播可以随时切换镜头,一般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失误,但能够像董卿这样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来随机应变的主持人,绝不是几个晚上苦熬恶补就能练出来的。董卿从小就抄写和背诵故事,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童子功”,是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所换来的成果,这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让董卿不惧任何考验知识水平的场合。

不少和董卿共过事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少有的表里如一的主持人,无论是站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她永远都会表现得落落大方,谁和她接触都会感到如沐春风。不夸张地讲,在董卿身上,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聚集多年的力量散发出来,这种力量包含着她不服输的精神,也包含着她丰富的文化底蕴。

董卿能够做到如此的淡定从容,源于她骨子里的书香气。

如今的世界,有很多美化外在的方法,上到整容美容,下到美颜滤镜,这些都可以改变女性的外在形象,然而女性自身的谈吐和气质却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换来的,这种长期的酝酿和深耕才能造就信手拈来的镇定自若。这个过程,就像是珍珠在贝壳中缓慢成形并最终光芒四射一样。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精髓的存在,只用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精美绝伦的场景,而喜欢古诗词并且能够信手拈来的女性,也就具备了一种别样的韵味和风情,董卿就是最好的例证。难怪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给董卿送上这样的评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不过董卿。”

经常有人说,似乎看不出董卿随着岁月而老去,她总能保持一种年轻感。其实细细品味之后,董卿那顾目流盼中藏着的不只是岁月不败美人的真谛,还书写着她一路走过来的从容淡定,而这份淡定和她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因此,当有人问董卿是如何永葆青春的,她回答说:“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这是网友对董卿最美妙的描述。如果你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似乎只能看到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自带的优越感,但其实这种姿容俏丽绝非源于五官,而是和董卿内心的才情密切相关。有了才情的女人,才会在待人接物时更加得体大方,才会在面对问题时气定神闲,因为她们已经将时间留存的文化修养融入到一颦一笑之中,这种姿容当然更高级,也更富有魅力。

当一些女性在焦虑如何变得气质更脱俗时,董卿在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时去阅读,继续充实她的知识宝库,这种人后的默默付出才是对内心的“美容”,它让董卿在节目中落落大方地展示才华,让观众看到一个穿越时光而来的古典美女,引着大家徜徉在浩瀚无边的诗海词洋之中,闭上双眼就能嗅到一阵芬芳。

《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期节目与乡愁有关,董卿临场发挥,忽然谈起了杜甫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有自己的乡愁,也都有值得追忆和怀念的地方。”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却展示出董卿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单纯的背诵不难,难的是在合适的地方引用,这才能体现主持人的功力。还有一期节目,现场有一位孩童用清脆的声音唱起了《春夜喜雨》,旁边孩子的父亲轻轻地和着,没想到这一幕将董卿深深打动了,她眼中噙着泪水,脱口而出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如果说一两次的临场发挥有表演的可能,那么董卿多次的才艺展示足以证明她拥有强大的诗词存储量,这一点很多从事文艺工作的人未必比得上。因此有人这样形容《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董卿:“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与其羡慕董卿身上闪烁的光芒,不如像她一样,从宝贵的生命中留出一部分时间来充实自我,这种充实或许不会马上产生回报,但只要你来到一个合适的舞台上,你就会因此光鲜夺目,成为人群中最闪耀的一颗星。

每一颗闪亮的钻石都历经无数次的打磨,每一次信手拈来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如果你只想获得那个闪亮的结果,那么你只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因为你忘记了积累的过程才是最让人幸福的。董卿在成为业界出色的主持人之前,一直在默默锤炼自己。千百次的抄写枯燥吗?肯定有枯燥的时刻,但董卿愿意从中找寻出乐趣,也相信今天的枯燥必然会换来明天的自信。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想要游刃有余地在一个领域发光发亮,就要在进入之前做好准备,这样,你在需要展示才华时,才能具备足够的底气,散发属于你自己的从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