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一种女人,不管走到何处,总会成为人们的焦点,这并非是因为她们姿容俏丽,而是因为她们谈吐不凡,总能说出金句名言,让人们为她的智慧与口才所折服。
女性想要证明自己,并不一定要有完美的面孔,也可以用丰富的内涵和雄辩的口才引人注意。女性不是花瓶,她们可以通过成熟且富有创见的思想去引领时代,而睿智的表达方式就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旗帜。
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在积极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思想或者捍卫自身的利益,这并非是对他人的洗脑,而是对语言的一种锤炼和包装。有些女性,提出的诉求是合情合理的,却因为在表达上不尽人意,导致人们产生了误会,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当然,想要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并不需要依靠过人的天赋,而是需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去感知沟通高手间的对话,从中吸取到交流的精髓,再融入自己的感悟和语言特点,就能以富有创意的方式传递自己的理念。
董卿就是一个善于表达观点的人。她虽然每次都会认真熟记台本,但也不会照本宣科地按照固定模式去说话,而是会结合自己的主张提出新的见解,于是在她的节目中,人们总能听到让人震耳发聩的金句。
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董卿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短短的几句话,用词简练,十分诗意,却并不矫揉造作,深刻地揭示出生命和世界的本质。这样的表达不仅让人叹服,还会展示出自身的大格局和大学问,大大增强了所述观点的可信度。
话不在多,点睛则鸣。有的人不懂得也不重视表达的技巧,仅仅依靠喋喋不休的方式持续输出,误以为这样就能增强说服力,殊不知只能引起受众的反感。一句精练、有深度的话,足以让人回味三日,而缺失了营养的无用之词,转瞬就会被人忘记。
古语有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女人想要拥有独特的表达魅力,就要通过学习、思考和观察不断充实自己,让思想增加厚度,让措辞增加力度,让语调增加温度,这样才能展示出富有风韵且闪烁智慧之光的现代女性形象。
董卿无论是主持《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类节目,还是主持青歌赛、春晚等节目,都能深入浅出地表达。如果你认真回顾董卿在台上的主持,会发现她几乎没有讲过任何大道理,而是通过通俗易懂却不失文雅的话语来瞬间点醒众人。在她谈及声音时,她会说:“声音啊,虽然是用来听的,但是一注入感情,就变得有分量。”在她被感动得落泪时,她会说:“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着泪水继续奔跑的人。”
仔细品味可知,董卿虽然是知性女子,却很少对语言进行文绉绉的包装,不过是稍加修饰就能生动、美妙地揭示出一个道理,既让人听着舒服,又让人由衷信服。
口才是女人行走社会的名片,它能展示出一个女人经过文化熏陶之后的纯净心态,越是有内涵的女人,越会掌握表达的技巧,她们的话语既不“雅”,也不“俗”,而是能雅俗共赏,令人回味。不论何时何地,她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通过新颖的表达来揭示问题的答案。
董卿在表达观点时,非常善于使用比喻。有一次,她在谈到阅读时说:“不读书就像吃不饱饭,精神是饥饿的。”既生动形象,又直接明了。董卿在去美国深造以后,经历了事业上的起起落落,此时的她感慨地说:“任何事情都好像是一个抛物线,慢慢上升到顶尖之后又慢慢回落。”一句精妙的比喻让不少人感同身受。在谈到勇气时,董卿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引起不少人的沉思和遐想。在谈到心灵这个话题时,董卿又说:“人的心灵应当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才可能风华长存。”既精练又充满力量,带给听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有些女性,并不注意口才的培养,而是将表达的重点放在了口气腔调上,用发嗲的声音去和别人交流,以为这样就能促使别人屈从自己。或许这种表达方式在特定场合、针对特定对象有效,但放在社会上是会惹人侧目的。口才的重点在于缜密的思维、睿智的应变和精准的措辞,这些才是打动他人的关键,而不是依靠女性在其他方面的魅力去施以魅惑。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董卿说:“文化沟通永远可以让千里相隔变成心灵上的零距离。”仅此一句就博得了现场的广泛认同,这就是高超的总结艺术和类比技巧的魅力,和董卿温柔的声音无关,也让人们更加欣赏她丰富深沉的内在。于是,有人好奇董卿是如何做到精于表达的,对此,董卿的回复是:“越积累,你的语言就越闪耀。”显然,这种从容优雅的应对和流畅知性的谈吐,是一点一点磨砺而成的。
女人要注重容貌和身材,更不能缺少才华,这样才能内外兼修,展示出女性独有的光彩,她们就像浩瀚烟波里的一道彩虹,点缀着广阔的天空。这样的杰出女性,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出积淀的阅历和深厚的内涵,她们比普通女性更能洞察人心,也更适合深度的交流,与她们相谈三五句,或许就能获得思想上的沐浴和精神上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