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才是长久之道

6.内外兼修才是长久之道

女性的魅力并不只在于清新淡雅的容貌,更在于丰富深沉的内涵。容貌对女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名片;而内涵对于女性来说,则是内在的心灵名片。女人不仅需要保养容颜和身体的美容产品,也需要修补和填充内心的精神养料。一个富有魅力的女性绝不仅仅容貌姣好,还应该具备通达、博学、独立的品行与个性,这就是女性的内外兼修之道。

一些女性片面地认为,既然上天给了我美丽的面孔,我就等于拥有了一件漂亮的外衣,那么何必在意外衣里面是什么呢?的确,外衣可以帮助你通过人生的很多关卡,但总有一些关卡是通不过的,而且你的外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损折旧,这时候能够撑起它的就是你的内在。

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女人,既不放弃对外表的修饰,又不忘充实内在的深度,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破更多的关卡,任何人都不会对你小觑。保持美丽是一辈子的事情,修炼内在同样要坚持一生。

对主持人来说,如果靓丽的外表和甜美的声音是“华丽的外衣”,那么丰富的知识结构则是“深厚的内在”。一个主持人外形很差,自然难以获得观众缘,同样,如果主持人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主持的节目就很容易流于肤浅,无法得到观众长期的喜爱,这就是主持人所需要的内外兼修。董卿就是一个做到了内外兼修的优秀主持人。

董卿经常对自己说:“一个人不能光着眼于现在,作为一个称职的节目主持人,外在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过眼云烟;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偏爱智慧型的、知识型的节目主持人,而这一切不是凭先天就能得到的。”

董卿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容貌而自满,虽然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对外名片,但仅有一张名片是不够的,她必须不断为自己补充主持人所需要的完善知识体系。而且,她越是在事业成功的时候,就越能认清这一点。

在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董卿从央视的舞台上消失了°当时人们纷纷猜测,后来才知道董卿是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学习深造了°或许有些人会担心,此时的董卿事业如日中天,这样走了会不会削弱人气?

关于董卿去海外深造这件事,倪萍表示了肯定:“这的确挺像她做的事,过去十年她将所有的精力、智慧和时间都给了这份工作°从她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不费工夫是做不成那样的。这么大的舞台,能让这么多人信服和喜欢特别不容易。观众已经觉得她非常好了,但是她心中有更高的目标,希望更好,再回来的董卿可能就是’董卿’的‘董卿’。”

对董卿来说,她已经拥有了符合主持人要求的容貌,但她的知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内外兼修,并不是让你轻视外在、重视内在,而是同时兼顾,而外在的保养比内在的充实要更容易一些,所以聪明的女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炼内在上。当然,她们修炼内在并不只是通过读书和思考,她们还会紧跟时代,接受新鲜事物,学会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不断外出游历来增长见识,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站在行业最前端。

内外兼修需要时间的累积,也需要内心的沉淀,它是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以董卿为例,她的文化修养已经领先于同行,但她依然在事业上升期选择外出深造,这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有限。主持人应该比观众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类不同的节目。

在一次青歌赛的直播中,一位少数民族的女选手走上了央视舞台,然而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当这位女选手为比赛结果黯然落泪之际,董卿走过去,温和地对她说:“我能拥抱你一下吗?”随后就给了女选手一个温暖的拥抱,女选手顿时破涕而笑,台下也响起了如潮水般的掌声。

对选手和观众来说,董卿甜美的笑容和得体的举止,已经让央视这个舞台充满了温暖的气息,但董卿并没有满足于此,笑容和举止都是外在的,她还需要拥有适合这个舞台的内在,那就是敏锐地捕捉选手的情绪,让他们从消极的状态中走出来,让这个看起来很残酷的舞台多几分暖意。

有些女性和董卿一样拥有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声线,很容易让第一次接触她们的人产生好感,但只要相处时间一长,她们或平庸或冷漠的内在就会被人看穿,让人们不禁遗憾地表示:“不过如此。”

达到内外兼修的程度,不是你自己感觉到就可以了,还要让他人感受到,这样的兼修才是有效果的。

还是在青歌赛现场,有一次,两名羌族歌手表演了一段动听的酒歌,然而在问答环节中,他们对评委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几乎都答不上来,评委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就连台下的观众席也传来阵阵笑声,舞台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窘迫起来。按理说,这样的场面并不关董卿的事,也不算是播出事故,但董卿十分体谅两位选手此刻的心情,于是灵机一动,指着歌手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银壶,让评委猜这是干什么的。

在董卿的引导下,评委们马上来了兴致,有的说银壶是定情信物,也有的说是烟丝盒,还有的说是辟邪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猜中,最后歌手表示,银壶是用来装盐的,因为他们在外面打猎,有时候会把猎物当场煮熟之后充饥,这就需要用盐来调味。直到这一刻,董卿的所作所为可以理解为帮助歌手打圆场,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但董卿接下来的表现则展示出她心中的智慧——她趁机问评委余秋雨:“这个问题,我们的评委们能得多少分啊?”余秋雨实事求是:“当然是零分。”这时,董卿微笑着说:“就像他们答不出我们的题目一样,在这两位歌手来到中央台的舞台之前,我也不知道羌族还有这么优美的酒歌。其实,不论他们来自哪里,音乐是可以毫无障碍地抵达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这就是我们举办歌手大奖赛的目的。”一番话过后,两位歌手泪光闪烁,现场也掌声雷动。

打圆场,只是主持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目的是为了让节目顺利地进行,保持适宜的氛围,不让选手尴尬,但董卿最后的那番话已经超出了打圆场的层面,而是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提了一个直指内心的问题:你们在所有领域里都是无所不知的吗?正是这样有质量的提问,无形中增加了青歌赛的节目内涵,让人们听到的不只是歌声,还能通过歌声去了解歌手以及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没有深厚的内在修炼,董卿能做的也不过是安慰一下处于窘境中的歌手而已,这样做是合格的,但绝不是最佳的,董卿用沉稳的心态和清新的视角将节目带入到一个新高潮。难怪很多人认为,董卿在主持青歌赛时,原本只要做好分内工作就足够出色了,然而她实际做的远超出一个主持人的责任范围。这并不是董卿刻意要凸显自己,而是内在驱动着她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并不是有意取悦谁,而是满足自己对高质量作品的要求。

和内外兼修的人交往,就像是被夏日的一阵凉风吹过脸庞,不觉得冷,又能缓解燥热,因为他们能恰到好处地将外在和内在完美地统一起来。人们喜欢董卿也正是这个原因:人们赞赏她外在的魅力,也欣赏她内在的才华。

或许你不会像董卿那样有机会登上一个被灯光聚焦的舞台,但你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展示你优雅的外在和深厚的内在,做一个不被年龄、现实所禁锢的鲜活女人,做一个既有良好外形、又有可爱灵魂的自信女人。这样的你,必然也会拥有一批忠实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