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属于自己的智慧

5.凝练属于自己的智慧

女人都渴望永葆美丽容颜,这是女性天然对美的向往和追寻。诚然,娇媚的容颜也许会让人生在某些方面变得更为畅通无阻,但驻颜有术毕竟只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女性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失去光彩照人的面容。然而,有一样东西是不会随着时光而消逝的,那就是智慧。

智慧是一个听起来简单却又并不简单的词语,一般人们会把它解读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智慧的定义不仅限于此。处理同样一个问题会有N种解决方案,有智慧的女人不是掌握了所有解决方案,而是擅长使用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智慧不是从他人那里照搬照抄过来的,而是应该凝练属于自己的智慧,这样你才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有些女性之所以更看重容貌,并非是因为她们不懂得智慧的重要性,而是她们错误地认为,这个世界对美貌的女人更友好。从某种角度看,这个观点没有错,但问题在于,美貌往往只影响人们的第一印象,一旦有了深入的接触,一个美丽却没有智慧的灵魂只能让人觉得无趣,甚至可以说,只有美貌而没有智慧是危险的。

著名作家、编剧麦家,因为创作的《风声》等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而深受观众喜爱。他在参加《朗读者》这档节目之前,对董卿的印象只是“这是个美人,一看就是江南女子啊”,他并没有因此对董卿产生很大的好感,因为他坚定地认为主持人只靠颜值不能撑起一个节目,更需要足够的智慧,否则主持人只能充当舞台上的花瓶。但当麦家和董卿接触之后,董卿丰富的知识储备令麦家震惊,他连连称赞道:“她在现场的应变能力很强,经常会引用经典句子和其他人的观点,是知识储备给了她智慧。”

当一个女人充满智慧以后,她的视野会变得开阔,头脑也变得清晰,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是什么,就会懂得如何发挥长处、如何弥补短板,这样一来,她们不仅拥有有趣的灵魂,更具备富有感染力的气质。智慧的女性会充满自信但不自大,心怀谦虚却不卑微,个性独立却不霸道。

2004年夏天,董卿从西部频道调到央视文艺部,此时的她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机会——成为第十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主持人之一。青歌赛从1984年就开始举办,是央视的经典节目,也是国家级的声乐殿堂。参与这档经久不衰的金牌节目对任何一个主持人来说,都意味着登上新的台阶,然而它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是极高的:采用直播,赛制完善,全民关注,主持人如果犯错,是很难弥补的。对此董卿曾表示:“直播是对体能和心力的极大考验。”

青歌赛由职业组和非职业组组成,总计30场,直播连续20天,每晚直播将近3个小时。董卿当时负责的是职业组,工作内容是照着屏幕念题。虽然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并不轻松。每天下午3点就开始彩排,直到晚上10点直播才结束。董卿每次都会提前1个小时到场,期间还要去会议中心和评委老师核对第二天的考题,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了,但她依然不能休息,因为还要背台词,等到把台词背熟了,差不多是清晨时分了。

不过,董卿虽然对台词烂熟于心,却并没有把“背熟”当成是合格的标准,因为这种照本宣科的主持不是她的风格,时间长了也会让观众感到乏味。她给自己设定的主持目标是“从选手身上挖出一点新鲜的东西来”。

其实主持人能保证在直播期间不犯错就已经很好了,几乎不会有谁想着要超常发挥,毕竟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但董卿不这么认为,她不会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此时的她经过多年的主持生涯洗礼,已经凝练了属于自己的智慧:既要在节目中不犯错,又要提炼出新的亮点。为此,董卿抽出大把的时间对所有的参赛选手进行了一次摸底,了解他们来自哪里、喜欢什么以及心路历程等等,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全面地认识一个歌手,而不是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几首歌中。她想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这就是董卿的主持人智慧,她深入理解了自己从事的职业,也懂得了选手想要表现什么、观众想要了解什么,所以她才坚定地认为:主持人如果只能按照流程念台本,那和机器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机器之所以无法取代人类,就是缺乏一颗温热的心。

董卿是一个有智慧的女性,但她从来不会因此而恃才傲物,反而会低调地认为这种智慧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结果罢了。她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态度,是因为她已经将智慧融入到她的性格、思维和习惯之中,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经历了多年的素质培养而形成的。

一个主持人的聪明之处应该体现在哪里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跳出主持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像青歌赛这种节目,舞台的焦点不是主持人,而是参赛的选手,主持人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考虑选手的内心世界。在赛场上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影响选手的心态,从而导致他们发挥失常或者超常,那么主持人就应该尽力避免选手陷入到负面情绪中,一个友善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能够稳定选手的情绪,帮助他们减轻比赛压力,让观众看到选手真正的实力。

当然,董卿的智慧不是天生的,是她有意识地自我修炼而成的。在她刚来北京的时候,接触过她的人都说她有一种距离感,这让她很是困惑。董卿意识到这对于她的主持事业非常不利,于是就竭尽全力改正:她不断地主动找人聊天,改变原来的语气和腔调,只要到了舞台上,她就会尽量发自内心地微笑。不过,回到个人生活中,董卿不会强迫自己爱说爱笑,这就是对职业和生活最准确的拿捏。

董卿说:“舞台上我爱笑,很多人也很喜欢我的笑容,觉得很真诚。奇怪,我心甘情愿地把这个最好的、最美的我留给观众。这不是虚伪。站在舞台上,我就很开心,非常享受工作的感觉。有时心情不愉快,但上了台就全忘了。”

在董卿的努力下,第十一届青歌赛开播后,很多观众喜欢上了她,经过那年的夏天,不少人都记住了她的名字。那时候,每天直播完开会,领导和同事都会肯定董卿当天的表现,这种肯定慢慢就变成了更大的认同,董卿终于把压在心里的气长长地舒了出来一一她知道自己的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当然,董卿想要的并不只眼前的这些,她想成为一个有价值且受人尊敬的主持人,而不只是一个能被大家记住并叫得出名字的主持人。

在董卿名利双收之后,她并没有就此满足,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丰富自己的智慧,这也是董卿的节目随着时代的变化依然好评如潮的根本原因。

当女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智慧以后,她们既会懂得如何工作,又会懂得如何生活;她们既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又有憧憬未来的浪漫。在智慧的加持下,她们会少很多抱怨,多几分平和,她们会用智慧的眼光去认清自己,也能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她们的生活自然也变得精彩纷呈。

或许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皱纹爬上了你的脸庞,你会感到难过和恐慌,但你不该为此产生焦虑,因为你眼中的睿智依然存在,它不仅没有被蹉跎的岁月打败,反而历经时间的打磨而日渐散发光芒,你会因为智慧而变得更加优雅和自信。这是属于你自己的光泽,它会一直照耀你的脸庞,让你在逐渐老去的路上更加从容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