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之前先三思

2.开口之前先三思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很多人为了让别人的意见同自己保持一致,他们往往采用了一种错误的策略 说话太多。”

生活中,的确不缺少能言善辩者,但口若悬河就是正确的处世之道吗?想想某些不请自来的推销员,他们还未等你开口,就喋喋不休地推荐产品,难道你会被这种“口才”打动吗?显然不会,因为对方只顾着自己表达,却没有在开口前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真实的需求是什么,这样的沟通只能是单向的,几乎不会有任何正面效果。

现代社会给了女性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她们可以和男人一样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也可以广泛地接触各类人群,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沟通技巧的问题。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她们为了抢占沟通的主动权,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率先开口,看上去沟通能力很强,但其实并没有抓住对方的心。相比之下,另外一些较为成熟的女性,她们不会急于开口,而是先耐心地观察并倾听对方,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组织语言进行沟通,这样的表达效果就会正面许多。

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收回的,作为一个懂礼仪、讲分寸、知进退的新女性,不要过分强调先开口说话的权利,而是要保持住一颗沉稳之心,先让大脑动起来,再让嘴巴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在沟通中掌控主动权。

作为一名职业主持人,董卿自然拥有超出常人的口才,但口才不是用每分钟说出多少词来衡量的,而是用沟通的质量来衡量的。董卿善于说话体现在她擅长精炼自己的语言,不需要说得太多,就能牢牢把握沟通的主题,同时给别人更多的说话机会。

在《朗读者》第二期中,节目组邀请了一位野生动物饲养员来朗读。当时,董卿站在舞台中央,亲切地和从观众席走上来的饲养员大哥握手。紧接着,董卿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开场白,和大哥聊起了他最擅长的领域,比如他喜欢哪一种野生动物等等。按照一般规律,这样的沟通逻辑会慢慢消除对方的紧张感,从而将话题充分打开,但是饲养员大哥还是被这种大场面弄得有些紧张,在回答董卿的问题时,表情比较僵硬。

面对这种情况,董卿没有马上用直白的语言去鼓励对方“别紧张”,因为这样的表达看似是在关心对方,其实反而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于是,董卿急中生智地问对方:“您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这样一来,董卿就成功地把话语权交给了大哥,而且谈论的话题又是他最擅长的。终于,大哥在董卿的正确引导下,慢慢适应了舞台的氛围,开始认真回答董卿的问题。当董卿发现大哥的状态恢复以后,又引入到主话题上面,问大哥和他喜欢的动物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时候,饲养员大哥基本上摆脱了紧张的状态,在讲到自己的故事时,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如果董卿习惯性地用安慰之类的话让饲养员大哥平复情绪,就会继续加深对方的紧张情绪,因为谈话的主题仍然聚焦在对方的状态上,也会让观众不自觉地注意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再切换到谈话主题是非常困难的。所幸的是董卿在开口之前认真权衡了利弊,最后采用交还话语权的方式,消除了对方的紧张感。

在某些人看来,一味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表达观点,这不是把自己的沟通主动权交出去了吗?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所谓沟通的主动权,并不在于你说的话占比有多高,而是你对整场谈话的引导能力。就像董卿引导大哥谈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时,她只需要几句话就能决定大哥下面的讲话内容,这就是占据了主导权,而且是善意的引导,让对方向观众展示自己最吸引人的一面。

生活中,有个别女性总喜欢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和对方沟通,认为这才是强势的表现,其实越是这样盲目地输出语言,越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且还会暴露出自己的很多缺陷。开口之前多思考一下,或许就会找到更直接、更简单的沟通方式。

主持人窦文涛曾说:"做主持人,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强。”其实这里提到的“少说”并不是指主持人要多保持沉默,而是在说话的时候留意对方的表达,借此来组织接下来的沟通语言,这样才能确保谈话顺利、和谐地进行下去,而不是全凭感觉地乱说一通。让对方先开口、多给对方表达的时间,这不仅是一种尊重的态度,也是在谈话中修正自己沟通策略的技巧,它可以让你掌握说服对方的办法,也可以帮助你提升表达的质量。

开口之前三思,既是一种沟通策略,也是一种处世哲学。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看似熟悉的人和事,往往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如果我们想当然地盲目发表观点,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适,也会显出我们的不成熟。那么,作为一个举止优雅的女性,更不能被贴上“口无遮拦”的标签,这个标签会影响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被重视的程度。

越是经历过生活考验的女人,越会在沟通中惜字如金,而那些天真烂漫的女孩则会错误地把说话当作测试学问深浅的量尺——她们以为说得越多,懂得越多。其实,说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上,扫射式的谈话只会让人觉得你对人缺乏起码的尊重。睿智的女性在每次开口之前,都会考虑自己说的内容是否合适,因为这关系到她们和对方的关系以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不能为了凸显个性而完全不在意这些评价。

有一次,董卿在《挑战不可能》这档节目中担任嘉宾,看到一个整容的女嘉宾之后,她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要整容。如果换成别人,可能会脱口而出“为什么要整容啊”之类的话,但是董卿用了一个“非自然生长”作为沟通的关键词,让现场的观众纷纷赞叹她出色的沟通能力。

其实,高情商往往是由谨慎来支撑的。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渴望变美是再正常不过的诉求,如果用“整容”这个词,会让对方有被冒犯甚至是被伤害的感觉,所以董卿在开口之前深思熟虑,用了一个很有新意又很委婉的词汇,既表达了尊重,又提出了问题。

有智慧的女性,通常说话都是有分寸的,她们会照顾对方的情绪,而不是把“快人快语”当成所谓的个性去伤害别人。一个在聊天中只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感受的人,只会被人看成是自私自利的存在,让大家避之不及。

董卿自从1994年走上荧屏,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她主持过的节目数不胜数,是主持界当之无愧的赢家。无论是做现场直播还是录播,董卿都极少说错话,甚至有人统计在20多年的时间里,她出错的次数也不过10次而已,这个数字相比于董卿的从业时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董卿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优秀,都是因为她习惯三思而后言,在每次说话之前,都要先稍稍停顿一两秒,将准备说的话在脑子中过一遍,检査是否存在逻辑漏洞以及不礼貌等问题。这样的沟通习惯自然让她的话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

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往往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很多时候,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其实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在说出口前组织一下语言,导致表达出了问题,破坏了原本和谐的沟通氛围和人际关系。当我们习惯一吐为快之后,就会逐渐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开口前若不三思,其实就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出了问题:肤浅、冲动、缺乏敬畏之心。想要从容体面地走完这一生,就要从修身洁行开始,而高质量沟通就是需要率先修炼的技能。只有三思后言、三思后行,我们才能以端庄的态度面对人生,成为让人羡慕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