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心诗意丰沛
每个女人都如同一首诗,区别在于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有的朦胧,有的写实。这些不同的诗意其实就是她们个性特质的外溢,这不是一种刻意的伪装,而是历经岁月打磨之后的自然流露。
人们常用“诗和远方”形容遥远的理想生活,其实这不是一种空想,而是对生活热切的希望,无数美好现实都是从虚构开始的:先有了设计图,才有了万丈高楼;先有了创业计划,才有了上市公司。一个女人心中的诗意,就是对未来真诚而执着的向往。
诗意不是虚幻的存在,如果一个女性拒绝诗意,就是拒绝了对未来人生的谋划。女性可以不成为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但一定要在心里为诗意和才情保留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塑造内心的美丽和坚韧,成为一个内涵丰富且深刻的成熟女子。
诗意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不要太功利。诚然,有些女性因为生活所迫,每天思考的都是如何安身立命,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一个人心心念念的只是赚钱养活自己,却从未关注过气质和修养上的提升,那么未来的人生也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
董卿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主持技能是她安身立命的资本,但是董卿并没有因此放弃孕育心中的诗意。她从小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长大了,董卿依然守护着这些优秀特质,让它们在合适的时候绽放光彩。于是,在董卿主持的各类综艺节目中,我们总能看到她或者演唱或者跳舞,甚至还出演过小品,她的多才多艺征服了许多的观众,让她成为各种大型晚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一个优秀的女人,往往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里,她们总是在各个领域同样出彩。”其实,这里所说的“各个领域”并不仅仅是指能够为你创造财富或者其他现实价值的领域,因为带着功利性和目的性去拓展而来的才能,是无法和你内在的气质相匹配的,这样的诗意也是虚假的诗意。
董卿喜欢琴棋书画,这些技能并未直接为她创造财富,但是只要有机会展示这些才能,董卿都会让大家眼前一亮。有了这些额外技能的加持,董卿主持的节目就增添了很多亮点,最终推动了她的主持人生涯走向成功的顶点。
内心充盈着诗意的女人会更淡然地面对名与利。因为此时的你是在用平和的心态去追求,不会急功近利,不会忙中出错,反而能够踏踏实实地慢慢深耕,修炼出一种由内向外的独特气质。
董卿在主持《欢乐中国行》这档节目时,由她担任主唱,负责演唱节目主题曲。伴随着董卿的歌声,观众们能够更有代入感地融入到这档节目中,而董卿也因为了解节目的内涵而演唱得韵味十足。如果董卿的才能只局限于主持,那么她在节目中对观众的影响力会变弱很多,因为一个内心没有诗意的女人自然会缺少活力和感染力。
越有诗意,一个女性就越有吸引力,人们会渴望去了解她。董卿爱好书法,曾经在不少公开场合泼墨挥毫,人们由此欣赏到了她身上的才气,也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为见字如见人,董卿的字就像她的做人风格一样沉稳内敛。
有些女性懂得诗意生活的魅力所在,却还是习惯将自己困在柴米油盐之中,认为自己过不了那种诗意的生活。其实,诗意和现实不是对立的,一个忙于家庭事务的女性同样可以诗意地生活,关键在于她在内心深处是否愿意留出一片净土。事实上,不管你读过什么样的书,写过什么样的字,最终都会融入到你的气质中,它不能直接回报给你什么,却能在你和他人交往时不由自主地散发出来,成为你独特的个人魅力,甚至在世界为难你的时候,成为你最有力的助手。
有一次,董卿参加一个现场活动,由于嘉宾有事耽误了,观众足足等了20多分钟,眼看着现场就要失控,董卿为了圆场,就即兴为观众唱了一首《但愿人长久》。尽管董卿不是专业歌手,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让她的歌声同样动听美妙,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
这就是董卿心中的诗意,听起来虚幻缥缈,却在需要的时候助她一臂之力。如果一个人只愿意学习职业范围内的知识,可以称得上是优秀,但这种优秀的展示舞台就会非常狭窄。因为一旦离开你熟悉的领域,你就失去了原有的光芒。从这个角度看,诗意地生活不是矫情,反而可以给一个人更多闪亮的标签,它们会在无形中提升一个人的价值。
如今有些女性太过看重表面的价值,把主要精力用在美容、美体这些事情上,这当然没有错,但不该为此耗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而是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内心,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品味,这样才能做到内外兼修,而不是一个容貌姣好、张口却是粗鄙之语的女性。
人们常说董卿的魅力很独特,这种独特让喜欢董卿的观众超越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限制,几乎看过她主持的节目都会对她产生好感。除了董卿自身的优秀职业素养之外,这在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她时刻流露出的诗意气质。在董卿身上,我们既能够看到京派的醇厚与沉淀,又能看到海派的精致与风雅,二者看似矛盾,却珠联璧合地在董卿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这就是因为董卿内心的诗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因为揣着诗意行动,董卿在杭州、上海、北京这些城市中汲取了丰富的人文精华,这些精华时刻都在浸润着她的性情,滋养着她的精神,最终让她表现出一种独有的气场和风度。
有诗意的女人,不仅会变得气质优雅,也会更有弹性,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因为她们的世界里永远是现实和诗意并存的:在现实世界中失意了,会在诗意的世界中寻求庇护和安慰。董卿经历过的人生挑战,最终都是依靠自己破局的,孤独的她依靠的正是心中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和坚守。
2002年,此时的董卿已经29岁了,她孤身一人前往北京,进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工作。离开上海前,董卿独自一个人开着车行驶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凡是看到的角落,都是满心的不舍,毕竟车窗外是她看了七年的熟悉风景,她其实想要守在父母身边陪伴他们,但她又不能放弃对诗和远方的追寻。经过一番伤感的告别之后,董卿毅然决然地去了北京。那里是陌生的,那里是未知的,但董卿不怕从零开始,因为那里有新的诗篇。
保持诗意的心态,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历久弥新。无论我们在现实中遭遇何种困难,我们都不会轻易被击倒,因为我们口中念着诗句,望向的是充满光明的未来,自然就有了无穷的战斗力。反而是缺少诗意的人,才会更容易向现实投降,因为他们早已断绝了对未来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