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家医案借鉴
1.邢锡波医案——痰气交阻
张某某,女,50岁。
主诉:噎食1个月。
现病史:噎食已1个月,不思饮食,食后则自喉咽至胃脘噎塞不畅,甚觉疼痛,时有泛酸,间断发热,午时持续4~5h,每隔3~4日发作1次。近数日右胸中疼痛,腿酸乏力,心悸气短,并间作腹泻,时有嗳气。脉弦滑,舌质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
诊断:噎膈(西医:食管功能障碍)。
辨证:肝胃不和,痰郁气结。
治法:舒肝和胃,化痰理气。
方药:代赭石15g,旋覆花12g(包煎),枳壳10g,青皮10g,党参10g,茯苓10g,半夏10g,木香10g,沉香10g,降香10g,甘草3g,生姜3片。
二诊:上方连服2剂,饮食转佳,发热、腹泻已愈,自咽至胃脘噎塞疼痛大减,泛酸亦减。唯尚有倦怠乏力,饮食稍有噎塞。此为胸阳得展,痰郁气结得散,故诸症减轻。仍用原法,脾胃健则倦怠自除,原方继服3剂。
三诊:服药后噎塞基本消失,饮食增加,稍觉倦怠,继用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服后痊愈,至今未发。
按语:患者病初见不思饮食,食后则自喉咽至胃脘噎塞不畅,此为脾气亏虚,痰结气滞之证,气滞轻则感噎塞不畅,气滞重则见不通而痛。纵观全证,总属肝郁脾虚,气滞痰结,兼有瘀滞。治以舒肝和胃,化痰理气。方用旋覆代赭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青皮、枳壳疏肝解郁、理气宽胸,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生姜和胃降逆,党参、茯苓、半夏、木香以及旋覆花合以健脾理气,化痰散结,另加降香佐以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药后诸症得减,故效不更方,连服7剂而愈。
2.卓千钟医案——瘀血内结
兰某某,女,39岁。
主诉:吞咽困难半年。
现病史:近半年来经常胃脘胀满,有灼热感,且渐加重,自服胃得乐或中药等,效果不显,每于进食时有异物阻碍感,伴食后不舒,出现吞咽困难,不能进食粗糙的食物,吞咽困难日益显著,进食流汁饮品也感困难,而在某医院住院。期间曾作三大常规、肝功能、超声波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X线钡餐检查显示:食道上段位于主动脉弓旁向右基底有约1.8cm×1.2cm大的憩室,憩室囊袋横行向上,诊断为食道憩室病。住院1个月经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院方建议手术根治,因患者不同意而出院,要求服中药治疗。
现症:除上述吞咽受阻症状外,胃脘胀满,胸胁作痛,郁闷不舒,伴嗳气恶心,且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不华,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
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超声波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X线钡餐检查显示:食道上段位于主动脉弓旁向右基底有约1.8cm×1.2cm大的憩室,憩室囊袋横行向上。
诊断:噎膈(西医:食道憩室病)。
辨证:肝郁气滞,郁久血结。
治法:疏肝理气,散瘀破结。
方药:三棱15g,炒山甲10g(研末冲服),皂角刺15g,土鳖虫9g,两头尖15g,山慈菇10g,丹参15g,香附12g。4剂。每日1剂,水煎2次。
二诊:胃脘胀满、胸胁作痛、郁闷不舒明显好转,但余症依然,按上方再服20剂。
三诊:服药期间,吞咽困难逐渐消失,已可进食流汁、软饭一类,但进食时尚有异物阻塞感,胃纳一般,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脉弦细。再服上方10剂。
四诊:症状消失,进食时已无异物阻塞感,精神恢复,胃纳佳,体重增加,X线钡餐摄片复查示:食道通过钡剂良好,黏膜正常,扩张度好,食道憩室消失。
按语:患者每于进食时有异物阻碍感,并伴食后不舒,吞咽困难,不能进食粗糙的食物,吞咽困难日益显著,进食流汁饮品也感困难,本案应属中医“噎膈”范畴。临床上标实当辨气结、痰阻、瘀血三者之不同,本案以气结瘀血为主,故治以三棱、丹参、炒山甲、皂角刺、山慈菇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香附疏肝理气为主,药证合拍,取效较佳。
3.施今墨医案——津亏热结
贾某,男,79岁。
主诉:进食有时作噎,咽下困难2个月。
现病史:平素嗜酒,数月以来,情怀抑郁,食减便燥,渐至进食有时作噎,咽下困难。现只能进半流质食物,硬食已有2个月不能进矣。胸际闷胀微痛,饭后尤甚,有时吐白黏沫,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燥,4~5日一行,夜寐多梦,精神委顿,体重减轻。经北大医院检查,谓为食道狭窄,未发现癌变。舌苔白而燥,脉沉涩。
诊断:噎膈(西医:食道狭窄)。
辨证:平素嗜酒,加之情志怫逆,气郁积聚,致使阴阳不和,三焦闭塞,咽噎不利,格拒饮食,渐至津液干枯,口燥便难。
治法:顺气开郁,养阴润燥。
方药:薤白头10g,桃仁6g,代赭石15g(旋覆花6g同布包),全瓜蒌18g,杏仁6.5g,清半夏10g,炒枳实6g,火麻仁15g,油当归12g,怀牛膝10g,茜草根10g,川郁金10g,广陈皮6g,天麦冬各6g。
二诊:前方服3剂,诸症如前,胸际略畅,大便仍燥。前方加晚蚕沙10g,皂角子10g,再服5剂。
三诊:服药5剂,自觉症状有所减轻,能稍进馒头食物,大便仍微干,2日一行,身倦力少。
方药:薤白头10g,桃仁6g,代赭石12g(旋覆花6g同布包),全瓜蒌25g,杏仁6g,炒枳实6g,火麻仁18g,油当归12g,怀牛膝10g,茜草根10g,川郁金10g,晚蚕沙10g(炒皂角子10g同布包),郁李仁6g,野于术10g。
按语:何梦瑶氏云“酒客多噎膈,食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周氏治疗此病常用润养之剂屡屡奏效,以旋覆代赭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为主,佐以桃杏仁、当归滑润之药,二冬滋阴养津,郁金、枳壳、茜草、陈皮等开郁顺气。
4.陈美云医案——气虚阳微
陈某某,男,57岁。
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
现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经检查确诊为食道癌,因患者无钱医治,确诊后未做手术及放、化疗,一直以中药扶正抗癌。就诊时神疲乏力,进食困难,只能进少量流质,呕吐蛋清样痰涎,进食后呕吐加重,二便调,夜寐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涩。
检查:消化道钡餐示食道中段狭窄,长约7cm,考虑为食道癌。CT示:食道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活检病理示:食道鳞状细胞癌。
诊断:噎膈(西医:食道癌)。
辨证:阳气亏虚,痰瘀互结。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痰。
方药:制附片8g,肉桂4g,威灵仙15g,党参15g,黄芪20g,法半夏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皂角刺10g,川芎10g,莪术10g,炙甘草5g。5剂。
二诊:服药2剂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常规饮食无明显障碍,无呕吐,精神转佳。患者因贫停药,半个月后症状再次加重,继服原方5剂后好转,6个月后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按语: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中医称为“噎膈”。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以内虚为本,脾胃气虚、七情所伤而引起人体内部环境失调所致,与脾、胃、肝、肾关系比较密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脏腑功能正常人体才能健康。陈氏认为肿瘤的治疗原则首要在于尽可能恢复患者的脏腑功能,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食管癌晚期最常见的症状在于饮食不下,膈咽不通。证属阳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当以通畅食道,使饮食得下,气血津液才能有化生之源。故治疗选择温阳益气、活血化痰为法。本案治以党参、黄芪、制附片、肉桂益气温阳,川芎、莪术、法半夏、莱菔子、白芥子活血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