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

昙花一现

成功、荣誉接踵而至的威尔第,内心感到有极大的压力,他觉得自己已是身心疲惫了。他渴望停下脚步,放松绷得太紧的神经,但是他知道,从一开始踏上这条路,就意味着只能前进,不能停滞不前,更不允许后退。内心的两种思想进行着艰巨而激烈的决斗,一会儿休息的呼声压倒了创作,一会儿创作的呐喊又将休息的念头赶跑。成功之后的威尔第痛苦无奈,他觉得这简直就是船奴一般的苦役生涯。

在这期间,埃曼努埃尔·穆吉奥给了苦闷的威尔第极大的安慰。他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与少年威尔第有过相似的遭遇,曾接受过好心人巴雷吉的热情帮助,又被米兰皇家音乐学院无情地拒之门外。也许是同病相怜,加上穆吉奥心地单纯善良,格外得到威尔第的青睐。他是威尔第一生中惟一的学生,也是他的秘书和终身挚友。他崇拜威尔第,忠心耿耿地为威尔第服务,替他回信、挡客、处理日常事务,是威尔第一个不可多得的帮手和亲密的朋友。他们俩形影不离,同出同进,同吃同寝。威尔第不再感到孤单无助,而穆吉奥则时常聆听指导,受益匪浅,他对威尔第的知遇之恩和提携之情深深感激,他不仅钦佩他的为人,也崇拜他的作品。在他心中,威尔第是一个父亲式的朋友,和威尔第相处的日子,使穆吉奥有枯木逢春之感。由于对威尔第的忠心,他拒绝了担任布塞托镇乐长的职务,而甘心陪伴威尔第左右。

img

有了穆吉奥的陪伴,单调沉闷的生活有了许多乐趣,但威尔第仍然不时郁郁不乐。一股巨大的力量迫使他拿起笔,他要再度和索莱拉合作完成席勒同名悲剧《奥里昂姑娘》的改编和谱曲工作,威尔第和索莱拉快马加鞭,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这部歌剧。威尔第感到自己所过的生活和苦行僧没有多大区别,没有娱乐和休息,没有朋友和亲人,他的世界里只有歌剧,令人厌倦的是,没有灵感和激情的时候,他仍不得不写,这就使原本快乐的创作变为一种苦役。

img

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布景草图:在曼菲斯的伍肯宫殿中。

目睹了全部创作过程的穆吉奥出于对威尔第的崇拜,乐观地预言:“这是一部伟大的歌剧,必定会震动所有的米兰人……任何另外的一部同名作品都从来不曾有过更加富于哲理和更加美妙的音乐。”

然而威尔第并不乐观,他心中有数。由于创作速度太快,许多地方露出破绽,加之毫无创作灵感和激情,这部歌剧绝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作品。

1845年2月15日,《奥里昂姑娘》在斯卡拉剧院首演,竟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部歌剧的确如威尔第所预想的那样,决非伟大的作品,它在博得一时的掌声后,很快销声匿迹了。昙花一现的《奥里昂姑娘》并未能像剧中的主人公圣女贞德那样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