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荣光

迷雾中的荣光

威尔第为推动创作《弥撒安魂曲》而一直尽心尽力,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合唱团为罗西尼的纪念音乐会演唱《弥撒安魂曲》。威尔第想为罗西尼尽一份心力的计划,前功尽弃了。但是他的创作激情一经出现,必不肯轻易放弃,他决心再创作一部歌剧。

《国王》、《陌生人》、《伪君子》、《祖国》等剧本一一从他眼前扫过,无一令他满意。他打算选择薄伊多的《尼禄》,考虑再三,因不满剧本而最终放弃。

苦于没有合适的剧本,威尔第夫妇动身前往巴黎散心,在巴黎,他们邂逅了刚从埃及归来的穆吉奥。穆吉奥向他推荐了《阿依达》,但威尔第拒绝了他的提议。当他回到圣阿加塔后,立即收到了迪洛克尔寄来的《阿依达》长达四页的故事大纲。大纲很快引起了威尔第的兴趣。他在回信中说:“我读了送来的埃及故事,觉得它的确写得很好。它的场景辉煌壮阔,而且其中有一两个情节,在我看来如非全然新颖,至少也写得非常细腻。”就这样,《阿依达》成为他新的创作对象,计划在苏伊士运河通航时在开罗上演。

img

傍晚(消逝的感觉)〔法国〕夏尔·格莱尔 威尔第在年老时,非常淡泊名利,他知道一切终将消逝。

由于时间紧迫,威尔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他的作曲速度非常快,几乎和古斯兰佐尼写作歌词同步,歌词一出,旋律随即而就。前后只用了4个月,到9月份,《阿依达》初步完成了。威尔第在创作中试图把自己所有的成就全部融入到《阿依达》这部歌剧之中,他力图用自己的心血,创造出一部歌剧的典范。《阿依达》是罗西尼模式里音乐结构最为完整的作品,它标志着威尔第另一个创作阶段的到来。

《阿依达》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埃及法老王时代的三角恋爱故事:拉达梅斯是埃及的一个侍卫长,法老王的女儿阿姆内莉丝爱上了他,但她得知他的心上人是她的女奴阿依达。在埃及人抵抗入侵衣索匹亚凯旋之际,法老王准备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个有功之臣拉达梅斯。阿依达在她被俘虏的父亲指使下,趁着和拉达梅斯幽会之机,从他口中探听到埃及军队即将进攻衣索匹亚的路线。拉达梅斯后来被控泄露军机、通敌叛国,被判处活埋,阿依达与他同赴黄泉。

img

完成《阿依达》后,威尔第得到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命,要他接替病重的老作曲家萨维尔诺梅尔卡丹特,担任那不勒斯音乐学院院长。他拒绝任命。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担任该职,他渴望自由,不愿受束缚。另一个原因是他对青年时代被拒之于米兰皇家音乐学院门外一直不能释怀。

1871年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元月普法暴发战争,法国有条件投降,普鲁士国王威廉在凡尔赛宫即位,德法签订停战协定。3月巴黎公社宣布成立,意大利在巴枯宁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了第一国际意大利支部。7月,意大利迁都罗马,同年秋,瓦格纳在波洛尼亚上演《罗恩格林》获得惊人的成功。年底,《阿依达》终于在开罗上演。

观众对《阿依达》赞不绝口,评论家们更是著文称赞。菲利皮在《坚持报》上这样评论:“这位意大利大师以自然的旋律、音域宽阔的分句和炽热的表现力使我们惊叹不已。”欧恩斯特·雷伊评价说:“乐队中有令人惊异的色彩,而且表现得极其准确。”《阿依达》中富有独创性的优美旋律、无懈可击的音乐笔法也赢得不绝于耳的赞誉。

随后,《阿依达》在那波里圣卡洛剧院上演,取得辉煌成功。评论家称这次演出是最成功的《阿依达》。

img

庆典游行 〔美国〕布里奇曼 此画面洋溢着浪漫又抒情的异域气息,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如同画一样,展现出浓郁的阿拉伯风格。

img

威尔第在巴黎指挥《阿依达》演出。1870年他到处旅行,在欧洲各大城市指挥许多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