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子

最后的日子

1897年1月,威尔第的健康出现惊讯。一天,斯特雷波妮为威尔第送咖啡时,发现他脸色苍白、惶恐不安,瘫痪在床上。医生马上被召来,经过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img

威尔第在圣阿加塔庄园的照片,此房间为威尔第卧室。

然而斯特雷波妮却一天比一天病重。她消瘦得连眼睛都深陷下去了。她在床上躺了一段时间,威尔第意识到她将不久于人世,但还是竭力挽救她的生命。他请里科尔迪从米兰寄来药单,并且为她物色最好的医生。在精心治疗下,斯特雷波妮病情好转,威尔第终于松了一口气。

威尔第兴奋地决定和老伴前往热那亚过冬。就在这时,她的病情恶化,呼吸困难,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威尔第温存地给她送去鲜花,她虽闻不到花的清香,但还是欣慰地笑了。1897年11月14日,这对威尔第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斯特雷波妮在死亡线上痛苦的挣扎,威尔第失魂落魄、痛心欲裂却又无计可施。下午4时,斯特雷波妮在威尔第的守护下,安然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2岁。威尔第感到天旋地转,头昏目眩,一个80多岁的老人像孩子一样放声痛哭,直哭得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动容。

遵照斯特雷波妮生前的吩咐,丧事从简。人们为她在布塞托举行了一个俭朴的丧礼,既没有鲜花簇拥,也没有音乐送行,只有当地居民和亲友前来吊丧。

丧偶之痛,刻骨铭心,但威尔第将它深深埋在心中。自从斯特雷波妮去世后,威尔第越来越孤单。只有施托尔茨、里科尔迪和一位医生有时陪他聊聊天、散散步。

由于丧偶的巨痛,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威尔第一步一步向人生的终点走去。

威尔第将自己的后事做了详细的安排,在遗嘱中,他为每个亲朋好友留下一点遗产,不漏掉任何一个,对他的葬礼,他作了如下要求:“我的葬礼尽量从简,在日出时或晚祷时进行,无需歌唱和音乐。”该做的已全部做完,他静候那庄严时刻的到来。

1901年1月21日,威尔第在女仆的帮助下慢慢地扣着背心,突然他发出一阵呻吟,随即仰面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医生匆匆赶来,想尽一切办法,仍不见疗效。威尔第病重的消息一经传开,慰问电报如雪片一般飞向圣阿加塔。他的老朋友们一刻不离地守候在他身旁。门外的群众屏息凝视,愁眉不展,每个人都盼望发生奇迹,人们默默地为他祈祷。1901年1月27日,昏迷了7天的威尔第于凌晨2点50分与世长辞。一颗歌坛巨星在天空划过亮丽的弧线,消失在沉沉夜幕中。意大利的骄傲、世界歌剧之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告别了所有的一切,去赴心爱的斯特雷波妮天堂之约。

img

1901年的威尔第纪念明信片。威尔第于1901年1月27日逝世于米兰,享年88岁。

img

威尔第被他歌剧中的人物所包围。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天地中最伟大的人物,历经时代考验而历久不衰,他塑造的剧中人物也长留人间。

大师的逝世,举国同悲。对他的朋友们来说,这种悲痛更是巨大。薄伊多说:“他庄严地走了,像一位斗士,无言而肃穆。……他是那样勇敢,那样优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在一生当中,曾经痛失多位偶像,其感伤之情,几乎不能自已。但是没有任何一回像这次一样,令我对死亡如此憎恨,教我鄙视它那神秘、盲目、愚蠢、无敌而又胆怯的能力。正是这位80多岁的老人的死,让我内心产生了这样的领悟。”

威尔第之死,整个欧洲乐坛为之震惊。在意大利,他的祖国,社会各界着手为他筹备隆重壮观的葬礼。但由于威尔第的遗嘱中吩咐葬礼应是非常朴素的,在黎明或傍晚唱《圣母颂》的时刻举行,不要奏乐也不要歌唱。人们不忍拂逆他的最后心愿,丧事一切从简。但是人们还是情不自禁地涌上街头,伴随着大师的灵柩来到墓地,在浓雾弥漫的清晨,人们轻唱着《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目送着大师的遗体安葬在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妮墓旁。

img

第第安的葬礼 〔法国〕亚历山大·赫西 威尔第——这位意大利歌剧家的去世,让世界乐坛都为之悲痛,一颗音乐巨星从此陨落。

由于威尔第的遗嘱中交代要与朱塞平娜合葬在“音乐家之屋”的祈祷所里,当这栋建筑竣工后,遵照大师的遗愿,人们为他们举行了迁葬仪式。20万米兰群众为意大利人民的骄傲大师威尔第送行。欧洲乐坛最伟大的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指挥一个800人组成的大型合唱队,唱起了歌剧《纳布科》中气势庄严悲壮的著名合唱曲。意大利的王公贵族、政坛要人、各行各业的显要人物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起为灵柩送行。

威尔第的一生,历经欧洲和意大利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他的创作饱含着巨变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他的音乐不仅是意大利人民深深引以为荣的光辉遗产,也是人类音乐史上辉煌壮美的不朽乐章。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他的创作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养料,无数音乐人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在所有的天才作曲家中,威尔第是最后一个完美的、自我充实的创作者。人们将不会忘记一个曾响彻五洲、震动乐坛的不朽名字——朱塞佩·福尔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