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

威尔第着力为《莱尼亚诺之战》谱曲。由于这部歌剧的内容是讲述1176年伦巴底军团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日耳曼国王腓特烈·巴巴罗沙的故事,所以很自然地没有通过那不勒斯当局的严格检查。所以1849年5月27日,《莱尼亚诺之战》改在阿尔真蒂那歌剧院于狂欢节期间演出。“人们像旋风似的冲入大厅,剧院挤得水泄不通。大师被唤到舞台谢幕20次。”当终曲“为国捐躯者,必无愧疚之灵魂”的歌声响起时,观众欣喜若狂,随着演员的歌唱大声应和。“再来一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个士兵因过于激动而掉入乐池。当时就有评论说:“威尔第这出歌剧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再因循传统。他感到自己的精神需要自由,就像意大利需要独立一样。”

这部歌剧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鼓动性太强,不久即被检查机关禁演了。参加完《莱尼亚诺之战》的首演,他即刻飞往巴黎,来到惟一能给他安慰和快乐的斯特雷波妮身旁。由于罗马局势很不稳定,法国介入罗马内政,战争期间霍乱流行,威尔第偕斯特雷波妮离开巴黎,回到意大利他的家乡布塞托。在这里,威尔第埋头于他的下一部歌剧《露易莎·米勒》,这是根据席勒的作品《阴谋和爱情》改编而成的。

《露易莎·米勒》被人们称为过渡性作品,是十分确切的。因为在这部歌剧中,既有贝里尼和唐尼采蒂风格的影子,也有伴随着戏剧发展的威尔第式乐风,是从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的古典美声歌剧向威尔第式的现代大歌剧的过渡性作品。这部作品有很多热情洋溢、优美动听的歌曲,如《当晚上一片寂静的时候》和《折磨着我的痛苦》等都是著名的咏叹调,被历代著名歌唱家演唱并制成唱片,广为流传。

接下来,威尔第再次决定和卡马拉诺合作创作《斯蒂费利欧》。这时李斯特正在魏玛上演瓦格纳的杰作《罗恩格林》。《斯蒂费利欧》是根据一个法国剧本改编的,内容是讲述一个牧师之妻与人有染终被牧师原谅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不习惯牧师结婚制度更不能容忍不贞行为的意大利观众来说,实在太难接受了。歌剧脚本经过重大修改才勉强通过检查,但演出并未获得成功。不过,这部歌剧在创作上有向新的创作手法过渡的倾向,表明威尔第正在向新的阶段迈进。

威尔第的下一部歌剧将是他艺术生涯又一个新的重大的转折点。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都无法列入歌剧经典的话,他的下一部作品将可以毫无愧疚地成为意大利歌剧的典范。即使我们把它放到世界歌坛,它仍不失其灿烂光辉。威尔第营造的光辉歌剧圣殿,将因他接下来的几部歌剧更显雄伟壮丽的气派。

img

一幅无名油画,描绘歌剧院闭幕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