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笼罩下的威尔第

迷雾笼罩下的威尔第

写完《唐·卡洛斯》后,威尔第回到圣阿加塔自己的庄园。他经常到田边树林散步,泥土的气息使他身心舒畅,春的脚步悄然来临,置身早春的风光中,威尔第暂时忘却了《唐·卡洛斯》的纠葛纷扰。但威尔第却变得沉默寡言了。这时,他才54岁,他脸上不知何时,刻上了细密的皱纹,头发也飞上白霜。他感到自己青春不再,宝贵年华溜走,不禁徒增许多伤感。

最令他难过的,是看到亲朋好友纷纷与他和这个世界永别,其中令他心痛不已的是一个他终生铭刻于心的名字——巴雷吉。

img

安东尼奥·巴雷吉,商人、业余音乐家,威尔第岳父、赞助人,在其女儿过世后对威尔第的爱护、支持仍不减。威尔第视他为“第二个父亲”。

1867年7月,威尔第的岳父安东尼奥·巴雷吉病重,威尔第知道这位老人已时日不多了。他完全失去了平静,变得十分不安而又急躁,但却无可奈何。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令他泪光盈然。威尔第夫妇在巴雷吉先生弥留之际守候在他身旁。他安详地躺在床上,偶尔朝房间角落的钢琴投上无限留恋的一瞥。威尔第会意地为他弹起《纳布科》中的大合唱《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这首老先生最心爱的歌曲,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巴雷吉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以后谈到这位老人,威尔第都会十分愧疚地说:“我知道,自己亏欠他的实在太多太多!”

自巴雷吉故去,威尔第心情甚为沮丧,斯特雷波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决定想办法使威尔第走出心灵的迷雾和低谷。她去拜访从未谋面的马费伊伯爵夫人,二人相谈甚欢,克拉里娜应斯特雷波妮的请求,带她去拜访82岁高龄的诗人、小说家亚历山德罗·曼佐尼。老人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两位夫人的来访。他们谈论起威尔第和他的歌剧,曼佐尼越谈兴致越浓,最后十分乐意地将自己的照片题赠给他喜欢的音乐家威尔第。赠言是这样的:“送给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的光荣。一位不朽的伦巴底作者敬上。”

img

1874年《安魂弥撒曲》在米兰圣马克教堂首演,由威尔第指挥,施托尔茨任女高音,她与威尔第的关系仍有争议。

第二天,斯特雷波妮带着曼佐尼的照片回到圣阿加塔。威尔第激动万分,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对曼佐尼非常推崇,可以说他是威尔第尊敬和仰慕的惟一一位同时代的人。他称赞曼佐尼的《婚约者》“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一本小说,同时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心灵最伟大的创作之一。它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人性慰藉”。他在回赠曼佐尼的照片上写下了这样的题词:“从我刚会在这个地球上尊敬和景仰人之日起,我就尊敬和景仰您——我们的经常受苦受难的祖国的真正骄傲,您是一个圣者,亚历山德罗先生!”

然而,威尔第兴奋的心情没有保持多久,又陷入了因巴雷吉去世的悲痛中。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离不开他,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可怜的安东尼奥先生,我的第二个父亲,我的恩人和朋友,一个那样爱我的人,也不在人世了!他虽活到垂暮之年,但这丝毫也不能减轻我的痛苦,可怜的安东尼奥先生!如果有另一个世界,他是否知道我爱他,感激他为我做的一切。”

img

歌剧《阿依达》人物服装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