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私事

国事私事

虽然朗利对《强盗》评价不高,但却邀请威尔第在伦敦担任女王陛下的音乐指挥,但是威尔第由于想念着身在巴黎的斯特雷波妮,婉辞了这一职务,动身前往巴黎。

此时的巴黎局势动荡不安。路易·菲利浦的统治正摇摇欲坠,人们对他越来越厌恨。1848年,共和党人的街头起义,使局势更趋白热化,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乘机登上了王位。

19世纪30—40年代是巴黎歌剧院的黄金时代,这里曾造就了凯鲁比尼、罗西尼、唐尼采蒂等许多音乐名家。当威尔第来到这座文化名城时,埃斯居迪耶建议威尔第将《第一次十字军中的伦巴底人》加以改编,使之适合巴黎演员演出。改编后的歌剧名为《耶路撒冷》。威尔第对这项工作全无兴趣,他在给马费伊的信中说:“没完没了地听耶路撒冷这个词,使我厌烦已极,我不愿意让您也来分担我的苦闷和烦恼。”

由于威尔第的名望,这部质量不算上乘的歌剧也取得了成功。本应得胜回国的威尔第却仍然滞留巴黎,因为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妮。

斯特雷波妮出生音乐世家。她父亲34岁就去世了,他写过几部歌剧,但都未见成功。斯特雷波妮早年进入米兰皇家音乐学院学音乐,曾获学校美声唱法冠军。1834年出道,成就不凡,不久就成为人们公认的绝对首席女高音。年轻的斯特雷波妮漂亮,有才华。

但是,斯特雷波妮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由于劳累过度,她不到30岁就已失去美妙的歌喉,不得已退出歌坛,定居巴黎,以教授音乐为生。很多人对她的私生活颇有微词。但威尔第对此不屑一顾。他决定不顾世俗的非议和斯特雷波妮结为终身伴侣。

就在他决定前往巴黎之际,巴黎爆发了革命,路易·菲利浦被推翻。紧接着,巴黎爆发了光荣的“五日事变”,迫使拉德茨基领导的奥地利军队撤出了米兰。

img

乌辛在杜勒伊利宫宝座上,此为杜米埃讽刺1848年二月革命的漫画。这段时间威尔第在巴黎,创作他的新歌剧《耶路撒冷》。

img

漫画 剧场排练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威尔第即刻返回米兰。他在一封信中说:“眼下对于1848年的意大利,除了大炮的音乐,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悦耳的音乐!……要是我能报名参军,我也只想当一名士兵。”由此可见,威尔第心中已饱含爱国主义激情。他在米兰待了一段之后,回到家乡布塞托,买下了圣阿加塔庄园,由他父亲代为管理。在威尔第88年的生命中,有50多年的岁月在圣阿加塔农庄度过,他著名的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奥赛罗》、《福斯塔夫》等均完成于该时期。晚年则长居农庄,与斯特雷波妮互相陪伴,直到终老。

img

45岁时的威尔第

回到巴黎时,革命行动已经把这座城市的一切事物全都搞乱了,他亲眼目睹了可怕的六月事件。在巴士底广场,劝告造反者的巴黎大主教被人开枪打死。卡维纳克将军用极端强硬的手段镇压了起义。1848年10月,威尔第写了一首由诗人马志尼作词的爱国歌曲《吹起号角》寄给马志尼,后者希望这首歌能成为意大利的《马赛曲》,威尔第也自信这首歌“很快就会在炮声的伴奏下响彻伦巴底平原”。可惜俩人美好的心愿落空了。威尔第虽然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但他一生都没能为他热爱的祖国谱写一首合适的国歌。

威尔第意识到,现在意大利人民需要的是“大炮的音乐”,是表现爱国激情的音乐,作为一个爱国的音乐家,应该用音乐表达出人民的心声,用音乐作为“爱国的炮弹”。因此,威尔第将全部心思放在《莱尼亚诺之战》的创作上。他请卡马拉诺把《图鲁斯之战》改编成剧本,他要求“情节应该是意大利的,并且充满自由的精神……要力戒平淡……”。

此时的威尔第正激荡着满腔爱国热情,但局势的发展马上就令威尔第感到痛心和失望。因为7月25日,意大利军队被法国军队击败,意大利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痛苦和失望中,威尔第想到了斯特雷波妮。他清楚地明白:他心目中的真爱除了已死去的妻子,现在只有斯特雷波妮。但是至于婚姻问题,他还来不及多想,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