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晚祷
《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捷报频传,威尔第觉得他的精力、才华和热情几乎耗尽。劳碌紧张了很久的威尔第非常渴望过上一段悠闲自在的生活。1853年春夏,他在家乡布塞托度过了一段轻松闲适的生活。当晨光熹微,他就到树林和田野中漫步,呼吸清新的空气。农民的纯朴、乡情的纯真使他越来越对这里的一切产生喜爱之情。但他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农夫,而是一个杰出的歌剧大师,他和歌剧是无法长久分离的。
威尔第和朱塞平娜在庆祝了大师的40岁生日之后,双双离开布塞托,来到巴黎。这时,巴黎大歌剧院给他寄来了斯克里布的《西西里晚祷》的脚本。斯克里布是个长威尔第22岁的老资格脚本作家,在上流社会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对威尔第的才华十分欣赏,希望有机会与这位国际知名大师联袂创作。威尔第对脚本比较满意,一度毫无创作激情的日子已经过去,《西西里晚祷》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西西里晚祷》取材于1282年的一次大屠杀:当教堂的晚钟敲响时,巴勒莫的居民把当时的法国占领军都杀掉了。威尔第在前三出歌剧里发展出一种结构紧密、行进流畅、以发挥角色个性为首要考虑的乐风。可是这种风格与巴黎歌剧院的传统风格大不相同,以至于有人批评说:“这样搞一出歌剧,简直比斗牛还累。长达5小时的一件音乐作品!呸!”
排练在威尔第完成五幕中的四幕后即开始进行。可是没过几天,首席女高音索非·克鲁威莉突然不辞而别,不知去向。整个排演顿时陷入瘫痪状态。威尔第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极为愤慨,他想放弃这个作品,返回意大利去创作《李尔王》。而行踪诡秘的克鲁威莉又突然出现了。
《西西里的晚祷》海耶 威尔第应邀写一部关于1282年法国占领军在巴勒莫屠杀的歌剧。
在排演中断的这几天里,有一些事情困扰着本已十分懊恼的威尔第。威尔第和阿比亚尼夫人多年的友谊令人遗憾地结束了。起因仅仅是由于阿比亚尼夫人对朱塞平娜使用了不正当的称呼使朱塞平娜觉得她对自己和威尔第的同居关系不够尊重。
与此同时,威尔第和斯克里布以及剧院管理当局的关系也告恶化。他要求对剧本进行了许多修改,并以解约相威胁。
历经波折的《西西里晚祷》于1855年6月13日在国际博览会开幕期间举行了首演,评价不一,但是在该季里,《西西里晚祷》连续演出了50场之多。此剧曾由于检查部门的一再刁难而多次改名,6年后才有了为人熟知的意大利剧名《西西里晚祷》。柏辽兹对该剧评价颇高:“全剧从头到尾都掩映着温暖的色彩,带着激烈的热情,慢慢地开展流露,全曲各处均以辉煌君临的气势展现着威尔第天才的这一特殊标记,比他以前所作的一切歌剧都更为出色。”
尽管《西西里晚祷》获得了成功,但威尔第在巴黎过得并不愉快。因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卷入了著作权的纠纷之中。由于缺乏著作权的合法保障,出版商只付给作曲家第一次原稿的稿费,两年之后,作品即为公共财产,谁都可以任意使用。罗西尼和唐尼采蒂的许多作品就有这样的遭遇。
为了阻止未经他同意就贸然上演的《游吟诗人》,威尔第不得不两度前往伦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意大利剧院的经理卡尔扎多扬言鉴于版税居高不下,他无奈只得改用盗版剧本,此事纯属不得已而为之云云。威尔第多次和他商谈,均未达成一致协议。无奈威尔第提出起诉,结果却以败诉了结案件。威尔第对代理人不为受害的剧作家说话而大为不满和愤慨。有一段时间展开书信激战,互相指责。看到里科尔迪利用出版自己的作品之机,大发不义之财,威尔第不禁心痛万分。
威尔第与皮亚韦在1856年底再度合作,将《斯蒂费利欧》改编成《阿洛尔德》,并把这个讲述一位英国十字军故事的戏剧推上了里梅尼的舞台。比这更富于意义的是,1856年3月,修改后的《茶花女》在威尼斯上演,由威尔第亲自指挥,大为成功。威尔第兴致勃勃地答应为威尼斯歌剧院献上自己下季推出的一部新作。
《茶花女》中薇奥列的服装造型草图,1955年由著名的路西诺·维肯提负责制作。
《茶花女》钢琴乐谱手抄本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