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崛起

再度崛起

威尔第接下来的一部歌剧是《弄臣》,这是他为威尼斯剧院创作的,这部歌剧的创作过程始于《斯蒂费利欧》上演前,原本是雨果的《国王寻乐》。

img

吉普赛人的营地 帕拉齐威尔第的《游吟诗人》,颇有吉普赛的韵味。

img

《弄臣》剧本的封面

对于《国王寻乐》这个题材,威尔第很感兴趣。他说:“《国王寻乐》真是一个最棒的题材,也可能是当代最伟大的戏剧……当《国王寻乐》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出现时,就像一道闪光,一个启示。我不禁对自己说:‘天哪!就是这个故事,绝对错不了!’”他又一次感到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以《国王寻乐》为题材,写成了《弄臣》。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描写成一个贪得无厌的好色之徒。这种有损王室形象的描写是不可能通过当局检查机关的通过,当初《国王寻乐》演出时,曾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如今,《弄臣》又被省长下令禁演。

但是,威尔第决不会因此而放弃。在《弄臣》身上,他花了多少心血,寄予了多大的厚望啊!由于《弄臣》激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以至于一首首优美流畅的旋律从他笔头倾泻而出。威尔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弄臣》绝对错不了!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放弃!

威尔第让皮亚韦“到市内各处奔走,设法得到一位有力人士”的认可。同时,威尔第也对剧本进行了修改。他把那个荒废朝政、耽于淫逸而且道德败坏的浪荡子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改为意大利的曼图阿公爵,把时代背景换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威尔第坚持弄臣必须被描写成一个驼背,因为威尔第想借身体的畸形和道德的畸形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反射主角的父性,以获得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此外,威尔第坚决表示最后一幕不能修改。情节是:为了使公爵免遭杀身之祸,姬尔达(弄臣的女儿)自愿为他挨了刺客斯拍拉夫契莱飞掷的匕首,被凶手装进布袋里,交给幕后主使人驼背弄臣。威尔第认为这是个关键,惟有用这种方式,弄臣才不致马上看出被杀者并不是他切齿痛恨的公爵,从而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他打开袋子时的惊讶和他那惨痛欲绝的喊叫。没想到害人者反被害,威尔第坚决认为惟有这样才会让观众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通过多方周旋,《弄臣》终于被解除了禁演。虽然其间做了一些修改,比如地点变了,主角的社会地位降低了,但是《弄臣》辛辣的讽刺意味,却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对于驼背弄臣的刻画,就写实主义和悲剧的力度而言,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他既有发自天性的父爱,这体现了他温情的一面;他又对宫廷怀有强烈的憎恨,以至于产生谋杀之心,这体现了他冷酷的一面。但是他的本质不是一开始就暴露出来,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的。剧中另一个人物——曼图阿公爵也塑造得非常成功。从他在观众眼前出现那一刻起,他那贪淫好色、蠢笨呆钝的反面性格就展露无疑。

img

雨果剧作《国王寻乐》(1832)书名页。《弄臣》取材于此剧。威尔第称之为当代最伟大的戏剧,堪与莎士比亚相媲美。雨果的戏剧是关于贵族淫乱,买凶杀人的故事、曾被禁演。

img

《弄臣》最后一幕的著名四重唱《爱情的美丽女儿》,时为1852年,该剧在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作为法国的首演。

img

威尔第《弄臣》第二幕的布景,图上角为该剧剧本的扉页。

《弄臣》的出色之处除了人物的成功塑造之外,还在于戏剧结构非常完整,《弄臣》的音乐结构在威尔第所有作品中首屈一指。

经历坎坷的《弄臣》终于在威尔第的期盼中于1852年3月1日首演。观众的掌声如暴风雨一般猛烈,演出过程中频频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毫无疑问,威尔第的心血没有白费,正如他所料,《弄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威尔第为剧中公爵写的歌曲《女人善变》,立刻风行开去,广为传唱,短短数月,《弄臣》在意大利和欧洲所有著名的歌剧院登台亮相,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歌剧作品。

《弄臣》的确不愧是一部十分完美、卓越的作品。剧中出现了歌剧舞台上从未出现过的特殊人物形象——驼背弄臣;《弄臣》的乐队设备非常简约但并不贫乏;《弄臣》达到了惊人的音响构成和心理描写的统一。

《弄臣》不仅在威尔第的创作中而且在歌剧史上都是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歌剧大师罗西尼也对《弄臣》大为欣赏,他说:“在这部作品中,我终于认出了威尔第的天才。”

享受着《弄臣》的成功和喜悦的威尔第也有难以对人言说的烦恼。他的家乡布塞托的人们对以前生活作风不严肃的斯特雷波妮大为蔑视,流言蜚语到处都是。但这一切并未丝毫改变威尔第对她的一往情深,他坚信自己的选择,可是他讨厌别人指责他的生活方式,他无法容忍别人对他和斯特雷波妮指指点点。也许旁人的意见他可以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是他的岳父同时也是他的大恩人巴雷吉先生对他和斯特雷波妮未举行结婚仪式而同居大为不解,写了一封信责备威尔第,建议他们结为合法夫妻。

img

《游吟诗人》总谱封面

img

19世纪《弄臣》演出时的人物造型

威尔第不愿呆在压抑的布塞托,他决定到巴黎去呼吸自由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