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刺绣
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哈萨克族是个多姿多彩的马背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游走在天山、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台山之间。马与歌是哈萨克族的一对翅膀,刺绣与雕刻则体现着哈萨克人的独特智慧,雕刻是哈萨克男人的技能,女人则善长刺绣。
刺绣是哈萨克女人必学的女红,是女人贤惠、灵巧的重要标志之一。刺绣浸透着哈萨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吃、穿、住、行和娱乐的技艺,体现着人的生活情趣和美的追求。走进哈萨克人毡房,就像走进了刺绣展厅,衣裙、鞋帽、帕包、被褥、地毡、壁毯、饰帘、马褡、帷帐和饰巾等,各种物品上都有主妇绣织的精美图案,展现了她心灵手巧的才能。
刺绣是哈萨克族妇女间交流沟通的纽带。在夏牧场里,她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草地上,话家常,做织绣,享受着山野阳光和编织在生活中的快乐。冬日里她们围坐在毡房中,将温暖的炉火和邻里间的欢笑,一同织进一件件绣品。
绣品还是传达友情,连接亲情的载体。不管走多远,穿上亲人织绣的衣裙,家就不再遥远。不管“冬窝子”多么寒冷,铺上母亲织绣的花毡,内心就无比温暖。那绣花的袷袢,串珠的鞍鞯,织进妻子多少温柔和爱恋。少女将希望编织成少妇的期盼,少妇将温情绣成老妪的爱怜。就这么织了一代又一代,绣了一生又一生。哈萨克妇女将挑、刺、贴、补、钩绣的技艺,代代口手相授相传,飞针走线地织出自己鲜活的人生,绣出一家幸福生活的安然,创造出草原民族文化特有的图案。那些日月星辰、云水花草及吉祥、喜庆的民族文字,连环对称,配色大胆,夸张、大方,简约,鲜艳。它既有特定地域的艺术特点,又有民族宗教文化的内涵。哈萨克妇女在任意一种颜色的底布上的大胆刺绣,充分体现了她们掌握色彩、运用色彩的才能,传递出草原牧民朴实、愉快的生活情趣。民间绣娘的心中装了许多花样、色彩和图纹,她们熟悉平针绣、辫针绣、植绒绣、串珠片绣、钩针绣、十字绣和综合绣等刺绣技法。一个绣娘就是一本刺绣教材,这本书有多厚,连她自己都不清楚,由于她们那惊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还在不断地增加着这本书的厚度。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哈萨克牧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许多哈萨克人转变思想观念,走进了城市,从事商业、服务业活动;很多哈萨克人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选择了定居,从事农业、半农半牧业活动;还有一部分哈萨克人仍然留在牧场,坚守着古老的传统,跟随牧群迁徙。不管是进城的、定居的还是迁徙的,越来越丰富的市场商品和越来越快的生产、生活节奏,都让妇女们少了许多刺绣的时日和心境。对于城里的哈萨克妇女来说,家中陈设的绣品,多是父母或亲友赠送的,在忙碌的生计间隙,从中嗅一嗅草原的清香,追忆牧场的阳光和转场途中风霜雪雨的经历。匆匆的脚步追赶着城市生活的节奏,将自己的身心也交给了城市里的追求,刺绣便成了梦乡里的甜蜜,生活闲暇中的追忆。定居和游牧的哈萨克妇女虽然也还会拿起针线,刺绣与宗教习俗和传统相关的物品,却也有了力不从心、时不我待的焦急。如何让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合了时代发展的意,让这颗民族文化的星星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辉,木垒县做了积极的尝试。
他们培养出了一批哈萨克工艺美术大师,编写了《哈萨克刺绣图案艺术》一书,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哈萨克刺绣标准。支持、鼓励企业家和技术能人办刺绣企业,成立合作社,把哈萨克绣品推向市场,转化成商品。采取家庭加企业的模式,灵活经营;成立工业园区,集中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带领企业家走进一个个展销会、洽谈会,利用展会平台,推介刺绣产品。他们带领企业家走出国门,到周边国家,开拓市场。他们还为企业和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牵线搭桥,促成合作,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设计理念,推陈出新,使刺绣品种、式样更加丰富,新颖时尚,以便更好地与市场对接。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将哈萨克家庭妇女改造、培养成产业化工人,为哈萨克妇女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使她们成为独立的经济收入者,使她们走出家庭,自食其力,享受主人公的政治经济待遇,享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尊重。通过培训,他们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制版师和机绣、手绣大师,让她们享受体现自我价值后的自豪,受到社会尊重后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如今,走在木垒县的城市乡村,走进工业园区和哈萨克家庭,扑面而来的是哈萨克刺绣产业发展的强劲之风。站在哈萨克刺绣展厅,你会在琳琅满目的绣品面前看花了眼。那些曾经只出现在毡房中的绣品,如今已被各族群众和许多国家的人们带回家里,穿在身上,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播哈萨克族文化。时尚、多民族文化融合却又保持着浓浓的哈萨克文化印记的绣品,能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你在近万个品种中,总能找到自己中意的绣品。
木垒哈萨克刺绣,小绣品,闯入大市场,必将走出新天地。






--------------------
(1) 卡盆:胡杨木凿成的独木船
(2) 罗布淖尔人现居住在新疆尉犁县境内。现开发有罗布人村寨旅游景点。
(3) 奥尔德克,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的向导。本名乌斯曼,罗布人,1864年生,1942年卒。1995年,斯文赫定基金会出资,在尉犁县城郊为奥尔德克修建了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