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一个边防记忆

嘉峪关,一个边防记忆

到嘉峪关,嘉峪关古城、长城第一墩和悬壁长城是必看的。长城从明朝初期修到中期,历时百余年,让人想起国祚276年、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一个君主制皇朝,其盛衰兴亡留给后人多少启示。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论述明初政治时说:“明朝虽驱胡元,把中国恢复过来,然而论其一代政治,清明的时候,却是极少的。”“太祖初定天下……所定制度,亦颇详备。边防的规模,亦是很远的。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只要看其废除宰相,加重御史之权及其所定的兵制,就可知道了。而其贻害尤巨的,则为封建之制。”可谓一语中的。

朱元璋是个生性多疑又十分残暴的君王,称帝不久便诛杀功臣、宿将,后来燕王反叛时竟无抵御之人。继位的燕王也是个暴虐之人,虽然北征鞑靼、瓦刺,南平安南,又派遣郑和七下南洋。按常理,他应该是个开疆拓土的主儿,可实际上自成祖起,朱元璋时所定边防却不断内缩,丢失了不少疆土。明初北边的第一道防线是元朝上都开平卫,元朝大宁路投降后,明朝实际控制的地域超越了辽河,达到了松花江流域,甚至到了黑龙江口的库页岛。然而宣宗时期的土木之变,使其丢掉了开平卫,以后又渐渐内缩至长城以内。明朝初期,西部疆域达新疆哈密,之后内缩到了嘉峪关。在明朝二十六位皇帝中,作为较大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孝宗朱佑樘等,建权立制,抵外辱,治内乱,发展农业,使明朝兴盛。隆庆年间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北方的蒙古议和,实施俺答封贡,安定了北方边境;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即隆庆开关),明朝出现了中兴之气。万历年间,因启用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推行改革,整肃内政,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惩贪官,裁冗员。启用戚继光等,加强武备,平定西南骚乱,使南方边境安然。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中兴也随之人亡政息。之后的皇帝,要么沉湎于酒色而怠政,要么纵容阉党专权,使明朝饥荒频发,民变不断,外患连绵不断。虽有袁崇焕、郑成功等民族英雄,也挽救不了明朝衰亡的命运。

反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军队只有在经历开国时的南征北战或者是外患深重时的长期恶战,才能锤炼成雄师锐旅;长期和平岁月之后,农耕文化优裕生活的消磨和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军队的骁勇之气消失殆尽。明朝军队也没有摆脱这一规律的结局,当努尔哈赤崛起于黑水白山间,明朝的灭亡已是时日可数的事了。

明朝曾铸造出世界最先进的大炮,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孙元化精锐部队,前者因皇帝昏庸而废弃,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长久地发挥作用;由于官员贪腐,后者因军需给养不济而叛变投敌,让皇太极轻而易举地打造了一支无坚不摧的劲旅。

失去进取精神的明王朝,防御成了边防的首要战略选择,于是,大兴土木,修筑长城,只能是它的无奈之举。现存的长城,大都是明代修筑的。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300公里。由连接的城墙、关隘、烽堠和各种障碍物组成。在明朝统治的276年中,从未停止过对长城的修建,使长城防线在防御基础和战术上发展得相当完善。明长城的墙体由砖砌、石砌和砖石合砌、泥土夯筑等方法建成,更加倚重地势,充分利用山险、水障等天然屏障,城墙的高低厚薄都随山形地势而异,大大增强了其防御功能。城墙顶部内设宇墙,外设雉堞,雉堞上有瞭望孔和射击孔,便于守城士兵防御作战。为了增强守备能力,还在长城的关键地段加修多道城墙。还有劈山墙、山险墙、木柞墙和边壕等辅助防御设施。上百座雄关、隘口和上万个墩台将明长城组成了一个有机的防御整体,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长城都更加坚固、完善。在无数次的战火中,长城在防御北方骑兵袭扰时发挥了基础的作用。长城是明中后期的北边,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

嘉峪关古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是第一重关,位于嘉峪关最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接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km与天下第一墩相连,它自古以来为河西走廊的第一隘口。它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邻祁连山咽喉要道——嘉峪塬西麓。始建于1372年明洪武年间,历时168年,于1540年嘉庆年间完工。依山傍水的它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南部以讨赖河为屏障,北部据黑山之险,附近烽燧、墎台纵横交错,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雄关”。长城第一墎矗立在讨赖河边近56m高的悬崖边上;悬壁长城位于黑山山腰,陡峭直上,垂若悬壁,自成天险,被称作“西部八达岭”。进入这道关隘就进入了农耕地区,出了这道隘口,就来到了西域游牧地区。

如今,站在讨赖河岸,走进古城,登上长城,都让人追昔抚今,感慨万千。

明代,对北方的边防,不可谓不认真。修长城,置军队,配利器,论其实力本可扫荡大漠南北。可是因将骄卒惰,轻敌,气衰,始终只处于防御的地位,坐视女真崛起于白山黑水,失策于内治,贻害于百姓,终落得朝代更替,政亡人息,留下万里长城和山海关、嘉峪关古城,向世人诉说一段兴亡历史。让这些关防设施浓缩明代历史,作为冷兵器时代关防的缩影供游人参观,体悟先人们的智慧、韬略,得失荣辱。警示人们以史为鉴,认真选好、走好自己的道路,一条昌盛富强之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为世人筑就一道精神边防线。

富国不可欺,富国不可敌。

失去进取精神的政权会走向灭亡,失去进取精神的国家会走向灭亡,失去进取精神的民族同样会走向灭亡,这是明王朝和长城给我们的启示!

--------------------

(1)门源是北方高寒小油菜的发源地,种植历史1800多年。高寒小油菜,性习阴凉,耐寒冷,生长期短,抗灾性强,菜籽含油量高达42.5%,出油率达32.1%。

(2)门源油菜花蜜年产量达1500吨,花粉30多吨,蜂王浆2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