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苗的种族关系

四、汉苗的种族关系

上文我们已经证明了伏羲、女娲确是苗族的祖先,我们又疑心那称为伏羲氏的氏族或是西周褒国后裔之南迁者。褒是姒姓国,夏禹之后,然则伏羲氏的族属与夏后氏相近了。伏羲与龙的关系是无可疑的事实。夏与龙的关系,以下面各事证之,似乎也不成问题。(一)《海内经》注引《归藏·启筮篇》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初学记》二二,《路史后纪》一二《注》引“化为黄龙”并作“是用出禹”。(二)《天问》:“应龙何画?河海何历?”王注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其实助禹治水的龙本即禹自己,后期传说始分为二。(三)古禹字作,从(虫)从(手)执之。虫古虺字,与龙同类。(四)夏王多乘龙的故事。A.《 御览》九六引《括地图》:“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博物志》八,敦煌旧抄《瑞应图》引《神灵记》略同。)B.《 海外西经》“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大荒西经》“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注》引《归藏郑母经》“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C.《左传·昭二十九年》:“帝赐之(孔甲)乘龙,河汉各二。”(五)《史记·封禅书》:“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伏羲氏与夏后氏既皆与龙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我疑心二者最初同属于一个龙图腾的团族。在后图腾社会变为氏族社会,这团族才分为若干氏族,伏羲氏与夏后氏便是其中之二。既为两个分离的氏族,所以各自有姓,伏羲氏姓风,夏后氏姓姒。褒亦姒姓国,本是龙图腾的支裔,所以也有先君二龙的传说。

汉族所传的共工,相当于苗族所传的雷神,也是上文证明过的。共工既相当于雷神,则共工的对手可能也相当于雷神的对手了。雷神的对手是伏羲。共工的对手,据汉籍所传,有以下各种说法:

(一)帝喾高辛氏

《淮南子·原道篇》:“昔共工……与高辛争为帝。”

《史记·楚世家》:“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二)颛顼

《淮南子·天文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同上《兵略篇》:“颛顼尝与共工争矣。”

《史记·律书》:“颛顼有共工之阵以平水土。”

《琐语》:“昔者共工之卿浮游败于颛顼。”

(三)帝尧陶唐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尧……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周书·史记篇》:“昔有共工自贤……唐氏伐之,共工以亡。”

《大戴记·五帝德篇》:“帝尧……流共工于幽州以交北狄。”

(四)帝舜

《书·尧典》:“舜……流共工于幽州。”

《淮南子·本经篇》:“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五)禹

《荀子·议兵篇》:“禹伐共工。”(《秦策》同)

《荀子·成相篇》:“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有禹攻共工之山。”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禹杀相柳。”(《大荒北经》作相繇)

除帝喾外,其余各说都可以有法沟通。舜流共工,据《尧典》本在舜受禅后尧未死前,故共工也可说是尧流的。若依《韩非子》尧禅位于舜,共工以为不平,尧逐流之,则流共工正在唐虞禅让之际,其负责的人更是两说皆可了。《周书》的看法与韩非同,大概是比较近确的。流共工的事既可以这样看,关于四凶中其余三凶,可以类推。讲到四凶,有一个极有趣的现象,那便是不但如世人所习知的尧(或舜)诛四凶,颛顼与禹似乎也有同样的事迹。试分别证之如下:

(一)三苗 《墨子·非攻》下篇曰:

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高阳乃命禹于玄宫……以征有苗。

然则诛三苗是颛顼的命令,而禹执行之。此外诸书单说禹伐有苗很多,不具举。总之,对诛三苗这事,颛顼和禹都有分儿。

(二)经注引《纪年》曰:

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

《世本》及《大戴记·帝系篇》亦皆曰:“颛顼产鲧。”《墨子·尚贤》中篇曰:

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