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天神的太一,在古代哲学家的概念里,是宇宙的本体,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
《淮南子·诠言篇》:“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注云:“太一,天[1]神总万物者。”
他创作了一切,
《吕氏春秋·大乐篇》:“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注》云:“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礼记·礼运篇》:“是故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支配着一切,
《淮南·本经篇》:“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道家称之为道,
《吕氏春秋·大乐篇》:“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2],谓之太一。”
《庄子·天下篇》:“关尹老聃……主之以太一。”
《易传》称之为太极,
《易·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虞翻《注》:“太极,太一也,今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纬》书称之为元苞,
《易是类谋》:“天以变化,地以纪州,人以受国,三节同本,同出元苞。”郑《注》:“天地同出元苞,谓太极混沦之义也矣。”
把这种权能人格化了,在盘古的故事没有出现以前[3],传说的古代帝王中,我们以为只有伏羲才当得起。
讲到伏羲,便不能和女娲分开,因为他们是以夫妇而并御天下的。
《易乾凿度》郑《注》:“女娲……道(导)人神运轴,腾天元气,令物生生相续,新新不停。”
《说文·女部》:“娲,古之神圣女,化生万物者也。”
女娲是创造万物的,所以《天问》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谓万物的形体是女娲造的,女娲的形体又是谁造的呢?这些虽是女娲的传说,其实也包括了伏羲。至于关于伏羲自己的这类的原始传说,则多因儒者的“艾凡每”化的改造而湮没了。然而偶尔也留下了一些痕迹,例如在画八卦的故事里,八卦既然代表宇宙,画八卦便象征着创造宇宙。八卦当然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发明,但传说不把这功绩送给任何旁的一个圣人,而单送给伏羲,确乎是有着一个历史的原因的。
不管是化生万物,或创造宇宙,总归得有一个先决条件,那便是,他必须是最首先出世的一个人。这一层,文献上倒是坦白地承认了的。《汉书·古今人表》列宓羲氏第一,《律历志》引《世经》曰:“炮牺维天而王,为百王先首。”《武梁祠刻石》的古帝王画像中,也是以伏羲为首,并有题字曰:“伏羲苍精,始造王业。”证以《管子·轻重戊篇》:“自理国虑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伏戏”[4]等语,可知这确是先秦以来的旧说。其实,以“百王先首”或“始造王业”来说明伏羲年代之久远,还只是据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国家形式的阶段以后的观念立说的。国家的出现,在整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只算得是昨天的事,而伏羲,照真正原始的传说,应该是人类历史最初一页上的最初一个人物。《广雅·释天》说:“天地辟设,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人皇即伏羲。案《广雅》的语气,开天辟地之后,就有伏羲。这个说法,大概是根据《纬》书的[5],一般说来,《纬》书是比较能保存原始传说的真相的。
既然承认了伏羲是开天辟地后最先出现的人物,这便意味着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他创造的,因而他的权能就非有如上揭诸书所形容的太一那样不可了。
以上我们比较了太一和伏羲的权能与功绩,觉得他们很有些类似,因而推测太一许就是伏羲的化名。截至目前为止,这只是一个假设,根据这假设,下面我们便开始搜求证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