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诗与《高唐赋》

二、《候人》诗与《高唐赋》

《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宋玉集》曰: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望朝云之馆,有气焉,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是何气也。玉对曰:“昔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闻王来游,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乃言:‘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而视之,果如其言。为之立馆,名曰朝云。”

这是《宋玉集》中的《高唐赋》所叙的情节,比《文选》上载的《高唐赋》较详。[7]拿这和《候人》诗相较,消息相通之处很多。举其荦荦大者:(一)诗曰季女,赋亦曰季女。[8](二)诗曰“季女斯饥”,赋曰“愿荐枕席”。(三)诗曰朝,赋曰朝云,而《传》《笺》皆训为云,则朝即朝云。(四)诗的朝在南山,赋的朝云在巫山。(五)据《蝃》“朝于西,崇朝其雨”,知《候人》的朝也能致雨,[9]诗之朝既能致雨,则赋曰“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亦与诗合。诗与赋相通之处这样多,我的解释如此。《候人》的“朝”与下文“季女”,是一而二,二而一,犹之乎《高唐赋》的朝云便是帝之季女,南山朝与巫山朝云都是神话的人物,赋中“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的朝云是一个女子的化身,诗中“荟兮蔚兮”[10]的朝也是一个女子的化身。因此《候人》末章四句全是用典,用一个古代神话的典故来咏那曹女。惟其是用典,所以乍看不大容易摸着头绪。但是,因为朝与朝云两个神话本是一个(起码也有着共同的来源),所以诗意义若嫌朦胧,拿赋来比照一下,便立刻明朗了,反之,赋中若有了疑滞,也可借诗来解决。

总之,朝与朝云的关系非常密切,密切到几乎融为一体,下面还有更详细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