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组织规模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2.2.3 组织规模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从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于企业规模和创新效率之间的研究较为成熟,已有研究重点关注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然而大部分研究结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本节将分别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综述。

熊彼特于1942年的开创性研究中提出了大型企业和市场垄断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熊彼特假设”提出,从企业成本的角度来看,由于创新活动的固定成本和未知风险都较大,大型企业可以将创新的成本分摊到规模化大生产的产品之中,以分散风险;从企业利润的角度来看,占有市场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最有动力开展创新,因为这些企业可以充分享受市场集中带来的垄断利润(Schumpeter,1942)。然而,实证检验中得出了许多与“熊彼特假设”不同或相反的结论,此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就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效率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困扰学术界、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问题之一。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观点。

(1)正相关关系:Legge(2000)的研究发现,大型企业更擅长开展工艺创新与流程创新,从而提升其创新过程的效率。Kessler(2000)的研究表明,大型企业具有较为丰富的研发资源,可以在创新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组合,因而可以实现较高的创新效率,并研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白贵玉等人(2015)对高科技民营上市公司基于规模变化的动态竞争行为选择倾向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与研发竞争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而企业动态竞争行为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2)负相关关系:Scherer(1965)的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更有可能会受到内部官僚体制的约束,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难度也更大,因而可能会分散研发团队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精力,从而对大型企业创新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Stock等人(2002)通过对1974—1993年期间计算机行业中的企业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规模与其动态创新能力的关系。与其他从某一个时间点来衡量创新绩效的研究不同,Stock的研究考虑了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受到技术变革影响的动态创新过程。研究发现,在计算机行业中,规模较小的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动态创新能力。

(3)非线性关系: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规模与创新呈现倒U形的关系,即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创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Kamien et al.,1975;Aghion et al.,2005)。高良谋等人(2009)的研究发现,由于大型企业的组织惯性较大,而小型企业的组织灵活性较大,不同的组织特征与外部竞争或垄断的市场力量产生互动,会导致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Kuen-Hung等人(2005)对台湾的126家制造业企业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行业中,企业规模与研发效率之间都存在U形关系。因为大型企业可以将创新成本分摊到规模化生产的新产品中,而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更灵活,所以与中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创新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