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本书的实践意义
本书结合了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方式对于其创新效率产生的重要影响,包括企业技术并购行为、企业加入联盟类型、企业所处园区等内容。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如何进行更有价值的技术并购、如何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与需求选择合适的园区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这些企业如何通过加入不同级别、不同主体参与的联盟来获取所需的资源,取得更高的创新效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本书结论对于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启示。
(1)大型企业应在保持其市场资源优势和新产品推广能力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提升自身在研发方面组织管理的灵活性,积极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和环境提升其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挖掘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创新点,全面提升知识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综合效率的目标;而小型、微型企业则应该在保持研发团队管理体系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市场资源,着重提高新产品生产和营销方面的能力,以提高知识商业化效率,实现自身先进技术的效用最大化。中型企业由于在组织结构灵活性和组织资源丰富性这两方面的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综合资源利用水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避免组织结构僵化等问题,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竞争力。
(2)从企业层面来看,本书认为大型企业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外技术并购的力度,以弥补自身在知识生产过程中效率较低的不足。同时,大型企业也要在其较为成熟的知识商业化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自身流程,以便与技术并购所得的知识成果进行匹配,提高对技术并购成果的商业化效率(Lohrke et al.,2016)。本书建议小型、微型企业更着重加强内部的知识生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的对外技术并购,因为小型企业自身知识储备有限,难以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对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反而会由于并购投入导致资源分散和知识生产效率下降,妨碍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从战略联盟层面来看,本书发现国家级联盟比起区域级联盟更有利于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改善。国家级联盟的特点在于,联盟中的企业来自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认知资源优势。为了提升知识生产效率,本书建议大型企业更多地加入国家级联盟中,利用其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和声誉度,赢得联盟伙伴的信任,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和互补资源,从而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为了提升知识商业化效率,本书建议小型企业加入更多的国家级联盟,通过国家级联盟进行资源交换,获得有关联盟合作伙伴所处地域的信息网络、消费者偏好、供应商关系等,从而提升自身产品商业化水平。
本书发现,加入产学研联盟是企业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型、微型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而产学研联盟对于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但是可以利用其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以及更完备的契约协调机制和更标准化的沟通流程,得到联盟成员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信任,从而获得更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效率。因此,本书建议大型、中型企业应牢牢把握住加入产学研联盟的机遇,充分开展与高校、研究所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交换异质性知识,提高知识的生产效率。
(4)从园区层面来看,园区的成熟度和行业聚集度都是企业在选择园区时应当考虑的因素。首先,本书认为,在成熟园区中,企业在较小的地理空间内高度聚集,有利于对周围企业进行观察,从而达到模仿创新的效果。而大型、中型企业由于自身创新能力有限,与小型、微型企业相比,有更强烈的动力去跟随周边企业的创新,从而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知识外溢,提升自身的知识生产效率。而在成熟度较低的园区中,整体创新氛围较好,园区内企业数量较少,技术外溢的风险较低,比较有利于小型企业进行新知识的生产,同时园区内部的企业信息网络、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的模式尚未明确,小型企业比较容易在合作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中获取自身所需的要素和资源。因此,本书建议大型企业要在成熟园区中加强对周边企业的学习,充分利用园区其他企业知识外溢的机会,提升自身的知识生产效率;而小型企业则更要抓住机遇,及时在成熟度较低的园区中获取稳定的企业外部所需资源,同时要加强对技术溢出的控制,减少被模仿的概率和风险。
其次,从园区行业聚集度来看,本书认为企业应基于自身战略目标来选择适宜其发展的园区类型。为了提升知识生产效率,大型企业应选择行业聚集度较低的园区,与不同行业的企业共享知识和信息,利用其他企业多样化的知识背景来进行整合创新(Vásquez-Urriago et al.,2016);而小型企业应选择行业聚集度较高的园区,利用其较为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当中,并因此获得知识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了提升知识商业化效率,大型企业应选择行业聚集度较低的园区,利用自身在规模和市场地位中的优势,拓展与其他行业或上下游企业在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合作;而小型企业自身资源比较匮乏,应选择行业聚集度较高的园区,利用园区内成熟而专业的分工协作体系,提升自身商业化效率。